但陪都的城守似乎沒有再建新的道觀寺廟的意思。
與真武觀的兩儀劍法劍陣不同,長春觀的是長刀,形似關二爺的冷豔鋸,即青龍偃月刀。
長刀兩米二左右,柄如小兒手臂,總重量約有三十幾斤。大刀在身邊一立,冷光霍霍,殺氣逼人,透徹心扉。
地球上一個未經鍛煉的普通人能夠使用自如的兵器也就四五斤重,冷兵器戰爭中的重兵器八角蓮花錘,或者鏈錘也隻有十幾斤。漢代寬背單刃的環首刀,就是六斤左右重量。
古代的重量單位與現在不同,秦始皇定下一斤十六兩的規格,沿用兩千年,半斤八兩說的就是這個。
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24克,約等於現在的半斤,而《三國演義》裏,關二爺的八十二斤,折算起來也就四十到五十斤的重量。
畢竟小說裏多有誇張。如果冷豔鋸真的存在,堪稱中國冷兵器史上重量排名最靠前的兵器了。
長春觀的演武看著很嚇人,遠沒有真武觀的舞劍好看。
長刀在道士們手上如同玩具一般被耍的風生水起,或聚或散,或進或退,絕沒有雙腳離地,騰身飛起的情況。
招式也多為劈,砍,撩,刺,殺氣縱橫,有我無敵的氣勢震懾著來上香的信徒。不過大家不僅不怕,還十分欣賞,有些明顯是退下來的老兵還會做做解讀。
道宮道兵部隊有個刀兵營,三千人,不多不少,個個個都是修行有成的武者,穿上鐵甲,長刀殺起來,神鬼辟易。
統一戰爭中,不少宗師都是被刀兵營圍殺。
要知道三十多斤的長刀,再加上至少三十斤的盔甲,想打完一次冷兵器戰役,沒有四五百斤的臂力根本堅持不住。
而臂力五百斤,至少也是煉體境的武者才能達到的水平。修行道門養氣功夫的氣力會差一點,要到滿倉境後氣息充盈周天才行。
由此可見道觀的可怕之處。
長春觀的刀陣有五十人,足以幹涉一場小規模戰役的勝利了。而城區以內,宗師之下,足以鎮壓一切。
楊平跟著母親,上香磕頭,蹭點瓜果,再次騷擾一下知客道士,確定不收弟子後,才絕了心思。
哦,好像還有南城天星觀和北城少昊觀沒有去過呢,什麼時候去看看?
說不定他們會收弟子呢。
楊平安打著小心思,看老法師念經,一字一句,帶著別樣的韻律,如同林下小溪聲入耳,樹梢鳥鳴直透心。
讓人不自覺的平靜下來。
聽完誦經,楊母奉上十個銀幣的香火錢,自有人接下並登記某某善信於某某日奉香火十銀幣。
道宮發行了四個幣種,金銀銅幣和孔方兄。一個金幣等於10個銀幣,等於100個銅幣,等於1000文外圓內方的小錢。
(貨幣體係換算標準大概參考宋代的經濟水平並略作修改。拷貝百度:1兩金=3000元人民幣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當初楊平安見到的鐵盒子裏也就藏了十幾片金葉子,一片金葉子重量接近40克,相當於常說的黃金一兩,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折到金銀店換了約120個金幣。
這筆錢成了楊父的啟動資金,並迅速地發家致富。
楊父很有生意頭腦,他根據自己近二十年的打工經驗,敏銳第發現,,在陪都,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掙,然後是學生。
資金有限,考慮再三,他開了一家童裝店。
布行常有,成衣店常有,但是單單的童衣店卻是蠍子拉屎獨一份。楊父錢不多也就不走高端路線,都是些尋常人家就能買的起的簡單衣服。
樣式都是現成的,招些在家閑著的婦人,生意就做起來。
道宮很早就提出了打造信譽商號的倡議,要的就是特色和創新。上行下效,品牌意識也開始深入人心。
慢慢的,楊氏童裝店的名頭,在平民百姓中,就打出去了。
從長春觀回來後,楊母幫著丈夫忙生意,陪楊平安出門的機會就少了,更別提去南北城區的道觀上香。
楊父見兒子無聊,就從招工處招了兩個人,楊燁、楊迅,一個文氣,一個健壯。
楊平安手底下有了人,就玩出了花樣。
他自任道官,底下兩小兵掌文掌武,玩起了軍帳下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遊戲。要不怎麼說楊平安早熟,尋常孩童也就捉個迷藏,丟個沙包,跳個方格跳個繩玩玩泥巴石子什麼的,最多再來個老鷹抓小雞,英雄道官獨鬥狗熊土匪。
誰玩個遊戲還有這麼多花貨。
玩了幾次覺得人少不好玩,楊平安琢磨著多找幾個人,然後,他就打上了西街小夥伴們的主意。
童子隊的雛形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