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暢遊西湖(2 / 3)

如今的曲院風荷是一九八三年以來逐步建成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嶽湖,竹素園。風荷,曲院和濱湖密林五大景區。公園周圍有嶽飛墓廟,郭莊,杭州植物園等,組合成西湖北線常年遊人密集的遊覽熱線。

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裏以水麵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麵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麵,花,人兩相戀。

迎薰閣是為遊人憑高賞景而建造的好去處,登閣遠眺可見“接天碧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風景。清風徐來荷香陣陣沁人心脾化人煩憂。迎薰閣下,辟有荷文化陳列室,向人們展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以及寄寓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審美觀照和道德追求的種種藝文佳作。

嶽湖景區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題書的“曲院風荷”景碑小院,那塊景碑是僅存的兩塊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竹素園景區近年才建成開放,它原為清初西湖名園之一,竹石亭榭,曲水縈環,清幽雅致。

柳亦辰他們逛完這兩個地方已經快到中午,濱湖密林景區為遊人準備了賬篷,吊床,竹木小屋。在此可以野炊,垂釣,娛樂,聚會。園北側靠近嶽墳商業區的位置開設有風荷酒苑,建有仿古釀酒作坊和幾座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酒樓。

中午柳亦辰他們就在這裏簡單的吃了一頓,自從吃了傳說私房菜之後,這些人出來吃任何東西都感覺食之無味。小憩片刻之後一行人又來到西湖十景中的柳浪聞鶯,柳浪聞鶯位於西湖南岸的柳浪聞鶯公園,其前身為南宋時的皇家花園聚景園,素以蔥蘢的柳色而躋身於西湖十景之列。

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那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湧。在那望不盡的濃陰深處,時而傳來嚦嚦的鶯啼,幫故稱之為柳浪聞鶯。在這裏品茗小憩,遠看湖山秀色,近聽枝頭鶯囀,確是佳趣無窮。

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

聞鶯館東麵,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蕩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

……

柳亦辰他們休息好之後去的第四處地方是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

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麵主體。

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裏原有的龍王堂為禦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麵的石平台,台周圍以欄杆,旁構水軒,懸掛康熙禦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於其左。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淩波,綺窗俯水,平台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

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盡管平湖秋月景區範圍在西湖十景景區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仍可以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曆史古跡和文化蘊涵。

早在唐朝,這裏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裏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

明萬曆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巨資複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台,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龍王堂。”

大家或許都聽過許嵩的一首歌叫斷橋殘雪,其實這西湖十景裏麵有一個斷橋殘雪的地方。斷橋如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

江南的杭州,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斷橋殘雪有幾種解釋,較通行的說法是,每當雪後初晴,來至斷橋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嶺一帶樓台上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有一種冷豔之美。

又有人認為,大雪初霽,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鏈。日出映照,斷橋向日橋麵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麵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故以“殘雪”名之。斷橋是觀賞西湖雪景的絕佳處,這裏地處裏外西湖的分水點上,瑞雪初霽,佇立橋上縱目遠眺,遠山近堤銀妝素裹、分外妖嬈。

而整個西湖因積雪的“勾勒”,也顯得格外清秀、纖細。若是坐在橋畔亭內看斷橋,橋影倒浸,帶以殘雪,更是朗朗生姿。所以“斷橋殘雪”在西湖十景中是不可或缺的。橋東堍有康熙禦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簷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斷橋春望》稱:“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灩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可惜柳亦辰他們來的季節不對,想要看到真正的斷橋殘雪隻能等今年入冬以後。柳亦辰也把這一情況告訴給艾薇兒,她笑著對柳亦辰說好的作品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她不介意為了創作出一副完美的作品多等上一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