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竹木牙角(2 / 2)

傳統牙雕藝術是中國雕刻工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博大的文化,飲譽寰宇。特別入清以後,隨著匠作行業的整體發展,中國傳統的牙雕工藝得到了極大的促進,先後興起了北京、江南、廣東等牙雕流派,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還特設了專司牙角雕刻的“牙作”,雲集諸派名家供奉內廷。

故宮博物院所藏鏤空象牙燈、象牙席,據載都是廣東製品。廣州牙雕工藝有悠久的曆史,富有裝飾性,素以精細工整、玲瓏剔透而聞名於世。廣州地處南方沿海,氣候溫和濕潤,非常適宜質地細膩的象牙精雕細刻,層層雕鏤,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清康熙海禁以後,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惟一港口,使得東南亞等地的象牙大量輸入廣州,這種得天獨厚的地位,為牙雕工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廣東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其工藝遠遠超過了其它地方,成為全國之冠。

我以前在故宮博物院的時候見到過一件象牙鏤雕染色八仙福壽圖提盒,那件提盒是清代乾隆年間清宮造辦處牙作出自廣東籍匠人之手的城出之作,代表清代象牙雕刻的突出成就。器由蓋、三層籃筐、底座和提梁組成,各種牙雕製作技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括囊鏤空,透雕,浮雕,拚接組合,深雕等。

尤其鏤雕一項極意匠之能事,將象牙磨成極薄片麵,於其上雕出細如發絲的鏤空萬壽錦地紋、編織錦地紋,通體所用鏤空牙片共46塊,工序繁瑣,頗費時日,稍有不慎,前功盡毀,然雖繁卻不減其工,獨以奇巧為勝。

蓋狀如清代官帽,中心有頂,頂似寶瓶,中為鏤空圓球,層層可轉動,每層球麵花紋均為不同,此為廣東牙雕之特色,謂之“鬼工球”。以蓋頂為中心自上而下分出六道染色花框連接各塊牙片。所有邊框均飾以卷草花卉和乳釘紋,底座各麵鏤雕卷草花卉。

提梁兩邊深雕更為精彩令人歎為讚絕。共雕出群仙賀壽圖,八仙及其它神仙十數人。諸仙姿態各異,形體雖小但麵目清晰,靈動傳神。雕刻刀工純熟精練、柔暢明快,以刻紋如絲、微如毫發的刀鋒見其精湛的功力,刀刀鋒棱畢露,不見敗痕,具有一種奇峭清新、氣韻生動之感,其雕工非一般功力所能及。”

“小柳說的不錯,不過現在這象牙製品還是盡量不要買的好,畢竟現在這樣的東西也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想要買象牙製品還是盡量去買以前老祖宗留下的,要不小柳你休息一下,剩下的那兩種提盒我來和他們說說吧。”孔叔聽柳亦辰的嗓子有些不舒服所以提議道。

“行,孔叔剩下的那兩種麻煩你來說一下吧,我這嗓子的確是有些不太舒服,如果再說下去恐怕我這嗓子就真的要報廢掉。”說完柳亦辰趕快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潤潤嗓子,孔叔繼續柳亦辰的話題說著。

“古代的提盒大多數使用竹子製成,四框、盒底、提梁使用較厚的竹劈,外表四周以細小的竹片織成,內層盒全部使用大漆塗料,以實用為目的。我國南方氣候溫暖濕潤,特別適宜竹子生長。因其取之容易,價格低廉,故早年間竹製提盒的使用在南方比北方更加普及。

紅酸枝因有酸香氣,廣東稱之為“酸枝”。明清,尤其是幹隆以後很受上流社會推崇。酸枝木主要產於東南亞各國,結構致密,質地溫潤,紋理細膩,可沉於水,因為剖開後有一種略酸的香氣故而得名。采用進口的上紅酸枝為材做成的紅木提盒,通常製作工藝考究,精雕細刻,氣派簡潔壯重,紋理精美。

為了節省咱們的時間我就長話短說,作為一件盛放食物的餐盒能夠被古人做的如此精美雅致,可見當時的匠人花費很大的心思來製作這件東西。這件明朝末年的黃花梨百寶嵌提盒至今依然保存的很好是因為它是當時的奢侈品,四百年以來的使用環境比較好,更重要的是黃花梨木質的穩定性。

百寶嵌是嵌在木頭裏的,而木頭會抽脹,如果木性比較大的木頭抽脹得就厲害。到幹燥的時候使勁縮,濕潤的時候使勁脹,經過幾次反複就會把上麵嵌的東西全都擠出來了。所以我們再逛古玩市場或是在博物館看的時候,會發現很多過去有百寶嵌的上麵嵌的東西都已經丟失。

而這件東西上麵嵌的百寶嵌一點都沒掉,可見這塊木頭木性有多麼的穩定。剛才我看了一下這塊木頭是二膘,你們可能不明白什麼是二膘。同一棵樹上的木頭,中心是最不穩定最容易開裂的,還有邊上皮子也容易受損,而介於中間這一塊位置是最穩定的,基本都看不見木紋,這一看就是二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