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戶主請司徒楓他們稍事休息,他先去把這些錢存放一下,然後再帶著他們去到村裏其他人家轉轉。等那位戶主離開這裏後宇文豪問到柳亦辰:“亦辰老弟你的知識果然淵博,這提盒除了黃花梨做成的還有沒有其他材料製作的?”
“這提盒除了像今天見到的這個用黃花梨做成的,常見的還有紫檀、象牙、竹製、紅酸枝的提盒。”柳亦辰喝了口茶簡單的回應了宇文豪一句。那位牟專家也是坐在一旁聚精會神的聽著柳亦辰所說的一切,因為他知道自己和麵前的這個年輕人差距實在是太大。
“亦辰老弟你能仔細的講解一下這些提盒,讓我也能更多的了解它們一下,我對這些東西沒有司徒老弟研究的透徹,他是真的發自內心的喜歡這些東西,我可能更多的是看中它們能夠我帶來多少利益,別嫌你豪哥低俗,畢竟咱們的圈子不同。”
宇文豪這人身上倒是有幾分豪氣正是人如其名,反正現在閑著也是閑著柳亦辰幹脆把這幾種提盒和他介紹了一下:“人出生後從學校步入社會第一目的就是為了逐利,這也是為了滿足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所需,有這種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對,更何況豪哥你還是個商人,商人要是不逐利的話那還去做買賣幹啥。
那我就和你們說說剛才的那幾種提盒,首先這黃花梨的提盒就不用說,咱們先說說這紫檀提盒,其實這紫檀料和黃花梨一樣,都是備受皇家推崇。天朝自古以來就有崇尚紫檀之風,是最早認識和開發紫檀的國家。
到唐朝的時候,已有詩為讚,王建宮詞之九七雲:“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孟浩然之涼州詞也雲:“渾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可見唐代已經知道紫檀是做琵琶槽板的好材料。
到了明朝的時候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下西洋,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這對中國龐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辦。
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材也基本采伐殆盡。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彙集於天朝。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
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盡,清時尚未複生,來源沽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清朝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
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隻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淨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
紫檀提盒通體采用上等紫檀木製作,不易變形破裂,適於隨身攜帶,具有較強實用性,置於案頭可作為文房用具儲藏玉石、印章、小件賞玩等。用紫檀製作的提盒通常木紋清晰細膩,發色沉穩渾厚,造型簡潔,典雅貴氣。”
柳亦辰一口氣不僅把紫檀提盒向宇文豪講述了一下,就連紫檀木料的來曆也捎帶著解釋了一下,宇文豪和那位牟專家兩人已經完全聽得入迷,直到柳亦辰喝茶喘氣的這個功夫他們兩人才如夢初醒,從他們兩個人的表情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想繼續聽柳亦辰往下講。
柳亦辰笑笑和他們兩個說讓他先休息休息,一口氣說那麼多嗓子的確有些幹。宇文豪趕緊起身給他沏好茶,柳亦辰感覺嗓子舒服一些然後便繼續往下麵說:“剛才咱們說了紫檀提盒,下麵咱們再來說一說這象牙提盒。”
“象牙提盒的雕刻工藝有著悠久的曆史,富有裝飾性,素以精細工整、玲瓏剔透而聞名於世。清朝的象牙提盒將各種牙雕製作技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括囊鏤空,透雕,浮雕,拚接組合,深雕等。
尤其鏤雕一項極意匠之能事,將象牙磨成極薄片麵,於其上雕出細如發絲的鏤空萬壽錦地紋、編織錦地紋,工序繁瑣,頗費時日,稍有不慎,前功盡毀,然雖繁卻不減其工,獨以奇巧為勝。
從先秦時期的百工,到清代的皇家造辦處,匠作文化一脈傳承,曆史悠久,匠作技法不斷提升與創新。各種別具匠心,近乎天成的珍品瑰寶層出不窮,彪炳奕葉。向以質厚色美光潔如玉著稱的清代象牙雕品,更是中國古代工藝精品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