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鬧官窯瓷(2 / 2)

而且柳亦辰鑒定東西的時候語言非常簡潔易懂,一語中的的說出這件東西好在哪裏,不好在什麼地方。就連現場觀看的那些人對柳亦辰的鑒定能力也是歎為觀止,連續一個小時的時間都沒有出現什麼意外,直到一位小夥子拿著一件青花雙螭耳池塘花鳥八方扁壺上來。

那位小夥子上來把東西放到桌子上麵的第一句話就是:“柳專家我這件東西也是個沒款的物件,您給掌掌眼瞧瞧這東西是真的還是假的,有什麼說道沒有。”柳亦辰讓他先休息一下自己拿起這件青花雙螭耳池塘花鳥八方扁壺看了起來,他第一眼看的便是底部,正如同這小夥子說的一樣這件東西還真沒有款。

也不是沒有款,是這款不知道被誰給磨了下去,上麵的印記還依稀可見。這件青花雙螭耳池塘花鳥八方扁壺,小口、直頸、頸側雙螭耳,扁八方腹,造型別致,胎質潔白堅硬,瓷化程度很高,青花呈色極為純正,潔淨無瑕,有深淺不同色階,外壁所繪荷塘美景,蘆鴨或飛或棲於靜謐的荷塘中,漪波微漾,水草柔婉,荷葉舒展,蓮花靜靜盛開,觀之如有清風拂過,令人倍感清新,多有清涼之感,極為罕見。

這件器物胎體厚薄適度,器形規整,胎質細膩潔淨,前期堅持前朝的細潤特色,晚期稍遜。釉色如雍正瓷,白釉及白釉地彩瓷釉色多較細白,帶有玉質感。青花瓷與雍正有所不同,以青白色居多,釉麵光潤,偶有波濤釉呈現,前期比晚期更細潤。

至於這款為什麼被人磨了去那就更好解釋,柳亦辰剛才看完這東西後確定這件東西是件真品而且還是官窯的物件,柳亦辰把東西放下後笑了笑和這位小夥子說道:“您這件東西經我鑒定確定是乾隆時期的官窯作品,至於你說為什麼底部沒有了款識那就更好解釋。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鬧官窯事件,官窯在清代滅亡之前,在宣統之前是不許在民間流通買賣的,百姓不許私藏,但是清代晚期由於社會動蕩,各種曆史原因,很多清宮舊藏官窯在清代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就已經流散到社會了。

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後曾經西逃至西安,在這段時間就有很多官窯瓷器流出宮,出現在了當時琉璃廠的一些古玩店中,據說慈禧太後回宮以後,曾經要下令要抄繳這些官窯問責,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一些恐慌。

於是就有大臣進言,與其去抄繳製造恐慌,不如以官家設場收購的方式把這些器物低價征收回宮,所以也有人說古玩行賣官窯就是從這裏開始,當時有內務府背景的慶寬和其他一些大臣就組織以官家出資,由一個古玩商來牽頭來建古玩店這樣的曆史。

比如最早經營清代官窯瓷器的延清堂就是這時期建立的,但是很多瓷器征收回來以後,發現很多瓷器的款識被磨掉了,原來當時官窯瓷器流散社會到了民間一些人手中的時候,他們既愛又怕,既喜歡這些瓷器想收藏下來,但是又怕惹禍,就把瓷器的款識磨掉了。”

聽了柳亦辰的解釋之後那位小夥子臉上出現了恍然的神色,這件事情像黃老他們都知道這個故事。當柳亦辰解釋完什麼是鬧官窯事件後現場報以熱烈的的掌聲,正是因為柳亦辰這麼的博學而且為人又隨和所以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歡,古玩行裏麵能夠出現一個這麼年輕又如此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把柳亦辰當做奮鬥的目標。

古玩有著不言而喻的高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古玩行業造假曆來已久,手段層出不窮。瓷器中有一種作偽方法,謂之“磨款”,乃人為地將器物底部的年款磨去,露出砂底,用來冒充較早時期的作品。

民國期間,古玩市場明代瓷器比清代瓷器貴重,有好事之徒將雍正青花器,磨款後去充當永宣之物,以謀取暴利。雖然這些瓷器被磨去了曾經顯眼的紀年符號,卻磨不去內蘊鮮明的時代特征,它們的藝術光芒穿越時空,照進現實,繼續在將來演繹不滅的傳奇。

上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柳亦辰和幾位前輩一上午的時間鑒定了幾百件的東西,這幾百件東西隻占了很小的比例,慶幸的是上午的時候他們沒有發現朱仿,可見朱仿在市麵上也並不是很常見,不過柳亦辰和幾位前輩知道,那些朱仿瓷器大多數都是上百萬的精品,如果存在的話基本上都被那些大藏家給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