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君子務本(5)(2 / 2)

東西方文化理念不同。舉例來說,肯德基的一塊雞翅炸幾分幾秒,有著嚴格的規定;全聚德的鴨子片108片而不是片107或者是106片,這都屬於“標準化”的生產與流程。肯德基炸雞是一種基於科學的營養觀,而全聚德的食品觀則是一種講究色香味俱全的平衡觀,即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它們同樣是人間的美味,卻是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不同的生產觀念。因此,在肯德基和全聚德在管理上就不能生搬硬套,強求一致。

在管理方麵比較成功的企業,幾乎都是把西方管理思想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得比較好的企業,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又少之又少。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得不佩服日本的企業家們,以及日本國民對於傳統的繼承和學習西方的較為完美的結合。日本的古代是學習中國文化為主的島國文明,其結果是形成了本土文化。近代以來,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努力地學習西方,但是,他們並沒有數典忘祖。他們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同西方的工業文明,融合進自己的文化之中,而不是對自己的文化簡單地加以拋棄。事實證明,日本人是成功的。日本人以中國儒學為哲學基礎,同時注意吸收借鑒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並將這些外來文化與本國國情、企業特點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了有別於西方又不同於中國的獨具特色的日本管理哲學模式。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創辦的跨國企業——京都高科技陶瓷公司之所以在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企業大量破產倒閉的情況下仍立於不敗之地,除了他“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外,更重要的是他以個人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員工。他不斷培養自己的自律能力和美好心境,注意培養自己的意誌力,提高做正確決定的能力。他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全體員工的尊敬和信賴,激發出員工極大的工作熱情。

日本管理哲學是將東方的中國儒家思想與西方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相互融和而形成的一種經營管理理念。它既包括中國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又包含現代西方的管理方法與理念,是以中國儒學為哲學基礎同時兼容西方管理精華的“東方管理學”。正如被譽為“日本近代工業化之父”的澀澤榮一所倡導的那樣,是一種“經濟與道德合一”、“論語與算盤”並行不悖的“儒教資本主義”。

日本許多企業家精通《論語》。如著名豐田汽車公司三代領導人均以儒家學說指導商務活動。日本現代經濟學家伊藤肇指出:長期以來,日本企業家隻要稍具水準,都熟讀《論語》。孔子的教導對他們的激勵、影響甚巨。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雖然掀起了效仿美國管理的熱潮,但在企業的管理軟件上,還是保持了儒家管理哲學的特色,同時部分包容了美國管理科學的精華。

對於日本以及後來的韓國,我們是必須向他們學習的。我們所應學習的並不是他們已經消化和吸收的了東西,不是嚼他們嚼過的饃,而是應該學習他們借鑒和吸收西方工業文明的方法和精神。

東方儒學的管理哲學包含著豐富的科學成分,存在許多有價值的管理哲學和管理理念,如“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德為先”的理念以及團隊精神,等等。這些優秀的管理哲學與理念,也是中國儒教倫理的精華,應繼承下去。同時,對西方有價值的崇尚個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價值和尊嚴的價值觀念以及在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下平等競爭的觀念等,應予以吸取。將東西方有價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學相互滲透、融合,進而轉生出一套適應未來世紀發展要求、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管理哲學新模式。

中國的管理者隻有把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同現代管理科學結合起來,形成一套中國式的管理模式並超越西方,才能取得經濟競爭的最後勝利。

東西方融合是企業管理的必由之路。學習並掌握西方的管理學的精華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是提高中國企業管理者素質並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