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慎終追遠(2)(1 / 3)

《論語-雍也第六》子日:“不有祝蛇(tu6)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一天,同學小A和小C發生了一場爭論,爭論的題目是“應該不應該以貌取人”。小A說:“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不可鬥量'。僅憑外表去衡量一個人是錯誤的。”小C則大搖其頭說:“非也,非也。《詩經》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A說:“一個人有沒有才幹怎麼會和他的外表有關呢?”小c說:“一個人的才幹會轉換成氣質和魅力表現出來啊!”小A說:“如果一個人天生難看,難道就不能成為一個有才幹的人麼?”小c說:“一個人一旦有了才幹,其氣質一定會發生變化,你承認麼?”正巧,孔子路過這裏聽到了兩個學生的爭論,兩個學生見到孔子,立即行禮道:“不知老師如何看?”孔子說道:“不有祝鴕(tu6)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孔子的意思是說:從個人角度講,如果沒有祝鮑那樣的口才,也沒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會上處世立足就比較艱難了。一個人才能和形象同樣重要,而且兩者之間是互相影響的。一個企業的管理者的形象,不但會影響員工的信心,甚至還會影響管理的效果。不但人需要形象,企業也需要形象。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公布全球五百大最佳形象企業,2000年的形象排行依次為通用GE、思科(ciSCO)、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l)、沃爾瑪(Wal—Mart)、索尼(Sony)、戴爾(DelI)、諾基亞(Nokia)、HomeDepot、Toyota,這些形象排行前十名的企業,在股價、獲利率都有不錯的表現,產品的顧客忠誠度很高,也是學子最向往的就業地方。

更重要的是每個企業背後都有一位備受讚譽的領導人,他們同樣也是形象最好的企業家。在過去,人們對企業形象的好壞,多半是從產品的知名度來看。近年來,企業領導人也變成公司形象的一部分,塑造企業形象先從企業領導人做起。每一個管理者在企業建立良好形象方麵更應當首當其衝,責無旁貸。管理者的形象甚至會影響別人對企業的信任。.曾經有一位愛國僑胞經過周密的考察以後,決定向國內一家公司投以巨資。當他與這個公司的經理麵談後,卻突然改變了主意。

原因非常簡單。在與這個經理麵談時,他發現經理坐在沙發上始終不停地抖動蹺起來的二郎腿,並且吞雲吐霧。這位僑胞擔心自己的巨資會被他抖落幹淨,化成煙霧。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管理者與企業形象之間有著多麼微妙而重要的相互關係。

事實上,企業的形象同人的形象一樣,都需要加倍注意。社會公眾與消費者,基本上也是根據自己對企業形成的觀念和看法作出反應。如果他們認為某家公司優秀,或許會來求職;如果認為收益好,效益佳,或許會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反之,如果覺得這一企業不入流,自然不會購買其生產或經銷的產品。有些公司因自己企業的形象問題,而在市場上受到很大的衝擊。雀巢公司就經過這樣一次形象的洗禮。

總部設在瑞士的雀巢公司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食品企業,各品牌各係列產品遍布全球,享有極高的聲譽。在130餘年的發展曆程中,它猶如一艘動力無限、影響和左右行業進程的航母,在商海的驚濤駭浪中始終獨占鼇頭。但隨著雀巢公司規模的日益龐大,企業形象失控問題也日漸突出:一些慈善機構和宗教團體指責公司為了擴大市場,片麵宣傳其產品的母乳的替代作用,並舉例稱,發展中國家由於相信了這些宣傳,每年有1000萬嬰兒因非母乳喂養而帶來營養不良、疾病甚至死亡。

在世界市場上,雀巢約占第三世界嬰兒食品市場的40%一50%,因此在一片譴責聲中成為眾矢之的。西方新聞界公開發難,先後發表了《殺害嬰兒的凶手》和《雀巢殘害童嬰》等文章,從此,“嬰兒殺手”成了雀巢公司的外號。被指責的雀巢公司總部的高級職員們大為光火,決定訴諸法律。“嬰兒殺手”的形象使得公司處境相當不利。盡管兩年之久的法庭審問以雀巢勝訴告終,但法院建議公司對自己當前的市場經營銷售活動有所檢點。法官的評論被新聞界抓住大肆渲染,致使公司的公共形象越來越壞,終於在1977年遭到了世界範圍的聯合抵製。此時,雀巢公司的首要任務轉為處理公共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