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上如同“夷狄之君”一樣集權,就不能處理好管理者、禮法製度和員工的品質的關係,事實上,在製度和自覺性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授權,管理者大可不必具體處理繁瑣事務。
在提倡員工的自覺性方麵,微軟公司堪稱楷模。許多進入微軟的員工在第一天上班時就會發現,想在微軟如魚得水,必須隨時做好準備,遇事不能優柔寡斷,搞清楚自己哪些方麵需要學習,不懂的地方要勇於發問。微軟員工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微軟在中國的市場推廣部,每一個產品項目下,都有一個產品經理。這就符合年輕人喜歡獨當一麵的特點,年輕人在微軟工作覺得有足夠的挑戰性和吸引力。一些高層人員在寫工作報告時,常說一句比較中國化的詞,叫“責任到人”。公司非常重視人的作用,願意給予員工提供有效的空間,發揮他們最大的作用和潛能。
事實上,微軟的員工有決定自己工作方式的自由。說得誇張點,微軟甚至為你提供了足夠的絞繩,不過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上吊。提倡自覺,讓員工把企業當成自己企業般去經營;員工可以主宰工作而非讓工作主宰;非官僚的管理方式,讓員工與管理階層能夠彼此合作、互相支持,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同樣重要,共同為一個卓越的目標全力以赴。
在這樣的管理方式下,員工能夠創造出更科學、更出色的解決辦法。管理不簡單地等同於一般的事務性工作,管理者思考的應是全局性的、綜合性的問題。管理者的真正作用在於恰當處理組織的協調問題,發揮組織成員的潛能,是為了調動組織全體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齊心協力完成組織目標,所以管理者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要不斷提高員工遵守製度的意識和自覺執行的能力。
九、管仲算不算好經理
《論語·八佾第三》子日:“管仲之器小哉!”或日:“管仲儉乎?”日:“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日:“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劄,孰不知劄?”《論語·憲問第十四》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管仲的時代比孔子稍早一些,孔子是在管仲死後出生的,所以,孔子與管仲在曆史長河中可謂擦肩而過,但是,孔子在《論語》中給予管仲很高的評價,他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孔子認為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還享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恐怕百姓們早就被夷狄這樣的野蠻民族所統治,就連孔子自己恐怕也要披散著頭發,衣襟向左開,成為一副少數民族的樣子,由此可見孔子對於管仲能力的肯定。
管仲,齊國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法家先驅。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管仲幼時家境貧困,與母親相依為命,做過馬夫、小商販,後與鮑叔牙結伴經商,十幾年裏,走過大半個中國,生活閱曆十分豐富。在鮑叔牙的鼎力推薦下,他棄商從政,擔任齊國宰相,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成為盛極一時的強國。
管子的能力在今天看來,完全得力於他早年的經商活動。管仲有位好朋友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他們倆一起經商。在經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替管仲解釋開脫,從這點上說明了管仲精於算計的能力。
管仲的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總經理,在管理國家的方法上有很多值得現代管理者學習的地方。但是,他的不足的地方也是值得現代管理者借鑒的地方,因為管仲成敗得失的豐富性,使得孔子在《論語》中多次評論,有褒有貶。
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之後,實施了“官山海”的經濟策略和“利出一孔”的政治策略,使齊國的國力大大增強。
“官山海”的政策是這樣出台的:一天,齊桓公請管仲到宮中商議富國的方案。桓公首先提出征收房屋稅的辦法。管仲說:“這等於讓老百姓拆房子。”緊接著,桓公提出征收樹木稅。管什認為“等於強迫老百姓砍伐樹木。”桓公又提出要征收畜禽稅,沒想到管仲仍持反對態度,這等於要老百姓殺掉家禽家畜。
這時,恒公有點急了,說:“我想收人頭稅,可不可以?”管仲再次反對,這等於讓老百姓不生育。桓公見方案一個個被否定,有點惱火:“你讓我用什麼方法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呢?”管仲胸有成竹地說:“唯官山海為可耳。”桓公忙問:“何謂官山海?”管仲說,就是通過國家專營鹽鐵的辦法,擴大財政收入。管仲算了一筆細賬:“鹽是生活的必需品,在鹽價中加稅的辦法,表麵上沒有征稅,可人人都必須交稅,既不會激化矛盾,又能很快地為國家積累大量財富。”“鐵是生產、生活的必需品,由國家控製鐵的專營。從表麵看,我們沒有加稅,但所有主婦、農夫和工匠等人,隻要使用鐵製品,就得向國家交稅。”在如此縝密的數理論征麵前,桓公不能不心悅誠服。通過施行“官山海”的政策,齊國成為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