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態度的不同,同樣的工作,會幹出不~樣的效果;而幹同樣工作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收獲。任何工作,自覺與否,效果大不相同。
自覺,不僅能激發出主體的創造熱情和力量,而且可以保證動在正確思想的支配下進行,從而有效地實現目標。不自覺,懵懵懂懂、茫然無措、毫無創見,不但事倍功半,還可能會造成損失。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任何目標的實現,任何規則的遵守,既需要外在力量的約束,也需要內在的自覺。隻有克己才能達到複禮的理想的管理境界。
二、道、刑、禮是管理的金規則
《論語·為政第:》子日:“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一位官員對孔子說:“勤於給花草施肥澆水。如果它們茁壯成長,你將會有一個美麗的花園;如果它們不成材,就把它們剪掉,這就是管理需要做的事情。”孔子會心地一笑,說道:“我認為,管理的三條金規則就是德、禮、刑,就是道德、禮法製度和懲罰的措施的綜合運用。”孔子繼續說道:“管理其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針,一種是用各種規章製度去約束人們,人們隻是為了免於出現錯誤的行為而遭到懲罰。但是,從內心的角度看,久而久之,人們的廉恥之心就逐漸地喪失。另外的一種管理的方針就截然不同了,那就是用道德來教化人們,然後再用合理的製度進行規範,使人們的行為完全合乎道德的要求。這樣,人們不僅會有羞恥心,而且,遵守製度就會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那位官員聽了連連點頭說:“道德教化比單純懲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員工遵守規矩,又能提高員工的自覺性。這說明了用道德管理企業與用製度管理企業的區別。”孔子說:“人的要求是多層次的,製度的管理隻是最低層次的要求,因此,製度對員工的管理以及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管理一旦製度化就變得僵硬,用死的東西去管活的人不一定有效。企業管理應該把握好德、禮、行三方麵的關係,具體實施起來,就會有很多的方麵要加以關注了。”首先,“德”與“刑”並用是管理成功的條件,這兩種方法,各具用途,必須並重,相濟為用。秦代速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其重刑極權主義思想指導下的行政管理,使老百姓痛苦難熬,這完全背離了從前古代堯舜立法設刑的目的在於“興利除害,尊主安民”的宗旨。
東漢末年,曹操善於運用“德”與“刑”兼顧的方法管理政務,導致袁紹與曹操之問力量對比的轉化。最早看出這個變化趨勢的便是曹操的謀士郭嘉。他認為曹操的實力雖然暫時不如袁紹,但從長遠來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紹。
謀士郭嘉對曹操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他說:“袁紹的管理有十種弊端,主公的管理有十種優勢,雖然目前袁紹兵力強大,但是不足以畏懼。袁紹靠僵化的製度管理,而主公體恤部下實施人性化管理,這是管理方法上的勝利;袁紹逆曆史潮流而動,主公的行為順應了民意,這是在義理上的勝利;桓帝、靈帝以來,行政失於寬泛,袁紹也有管理鬆散的弊端,主公確不斷加強管理,這是治理上的勝利;袁紹表麵上寬大而內心狹隘,所任用的幹部多親戚,而主公勤儉而開明,用人唯才,這是修養上的勝利;袁紹多謀但缺少決斷的氣魄,主公如果有了一定的目標就堅持實施,這是謀略的勝利;袁紹沽名釣譽,主公以至誠待人,這是德行的勝利;袁紹對於親近他的人就比較關心,卻忽視了不和他親近的人,主公對於人的關心卻無不周到,這是仁德的優勢;袁紹喜聽讒言,而小人在主公麵前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明智的勝利;袁紹是非混淆,主公法度嚴明,這是製度上的勝利;袁紹虛張聲勢,不知用兵的方法,主公卻能以少克眾,用兵如神,這是武力上的勝利。主公有此十勝,打敗袁紹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謀士郭嘉對曹操論述了一定能戰勝貌似強大的敵人袁紹所作的一番說明,雖然在內容上不乏一些溢美之詞,但中心非常明確,那就是,曹操對於軍隊和行政的管理,完全實現了孔子所說的管理的三個金規則,就是德、禮、刑的綜合利用。事實證明,這個方法完全是正確的。曹操終於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多的敵人袁紹,從此鞏固了自己在三國征戰中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