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爭中的諷刺(2 / 2)

黑色幽默藝術作品通常不會以傳統的極度痛苦或死亡作為結尾,而是以人們陷入慌張、不安、絕望無助來結束。這一點說明了黑色幽默藝術已從傳統的關注情節的結尾模式轉向了注重挖掘人物內心感受的結尾方式。黑色幽默藝術中的笑聲,所表達的其實是對理性精神本身所顯示出來的漏洞和荒謬性的諷刺。這其實說明了理性自身成了被質疑、諷刺、挖苦甚至否定的目標。從這種笑聲中,我們可以品味出黑色幽默特有的反傳統美學特點。這種笑聲的本質是苦的,是悲的,是一種絕望的無奈。用笑來表現悲,悲以笑來傳達,它衝破了悲與笑的固有定義與界限,實現了笑就是悲,而悲就是笑的獨特藝術效果。

三、《第22條軍規》黑色幽默的不朽傳奇

這部小說雖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的一個飛行中隊為題材,但實際上並沒有具體描寫戰爭。它的真正目的正如海勒自己說的那樣,“在《第22條軍規》中,我也並不對戰爭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官僚權力結構中的個人關係。”(《美國黑色幽默小說研究》,汪玲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06頁)其實,所謂的“第22條軍規”是一個虛構的但又無處不在的東西,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像浮雲一樣漂浮不定,像夢幻一樣瞬息萬變,一會命令這個,一會又限製那個。它有無數項內容,它對一切領域都生效。很明顯,這樣一種具有無上權力和任意性的軍規是官僚統治集團製定出來的,是一種“有組織的混亂”和“製度化了的瘋狂”的象征,集中表現了軍事官僚體製滅絕人性的本質。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夠一鳴驚人,成為當代美國文學的不朽之作還因為海勒在藝術技巧上的創新。作者摒棄了現實主義傳統創作方法,一方麵采用了“反小說”的敘事結構,即一種類似戲劇的“人物展覽式”的結構,隻用敘述、談話和回憶來推動情節發展;另一方麵運用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發生扭曲,一切都是那麼的荒誕不經,滑稽可笑,以此來博得讀者的淒然一笑,並且讓人們在哭聲中不得不去回味,去思考。海勒運用了大量的象征的手段來表達自己對世界、人生、事物的看法,其中寓有深刻的哲學思考。這篇小說其實就是一部晦澀離奇的當代寓言:“看起來胡攪蠻纏,其實充滿哲理,因為隻有高度理性的人才能充分注意到事物中非理性成分。”(《解構的文本——海勒和餘華長篇小說研究》,褚蓓娟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73頁)這部小說自問世以來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已成為美國社會壓迫製度、專製勢力的象征。“第22條軍規”也作為一個詞語進入英語語言體係乃至世界語言,被人們廣泛的使用,成為“進退維穀的狀態”或“無法擺脫的困境”的代名詞。

結語

黑色幽默藝術並非如一般喜劇具有理性的批判意識,而是在渲染世界的荒謬性,諷刺非理性規律製約下的人類社會,傳遞出對人類理性完全絕望的感慨。黑色幽默藝術在展現理性的同時卻又表現出其自身的荒謬性。在這樣的怪圈、悖論的環境之中,對理性思維的可靠性進行不斷的挑戰,黑色幽默把理性的荒謬性和它自身的弊端,從本體論的角度進行剖析得出的結論是,世界原來就是荒謬的,非理性的,即使在這期間,有理性的存在,那麼它自身固有的荒謬與理性也無法被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