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元年25年,中華帝國在世界各地的駐地已經站穩了陣腳,黃種華夏族人在各個大洲都積地進行著開拓的工作。
而這一年,中華帝國始皇帝“華夏”正式宣布退位,但一眾會議院官員表示極力挽留,害怕會引起全國動蕩,最後,逼於無奈,他隻能提出“留職監國”的方案。
而“中華帝國”也正式複名為“中華聯邦共和國”,他本人也改回穿越前的名字“陳大蝦”。
而“華夏”這一詞語則慢慢變成國民的一種信仰,比如中華聯邦共和國本土核心管理地區就命名為“華夏”,泛指南至南海,北至貝爾加湖,西至天山、喜馬拉雅山脈,西至東部沿海,但不包括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
而中華聯邦共和國也將天下劃分為1個核心大區和13個都護府。
分別是“華夏核心區”,首都“洛陽”,東南西北四個交州為四個陪都。
13個都護府為:中南半島都護府、東南亞都護府、澳洲都護府、東區都護府(日-本、朝-鮮半島)、西伯利亞都護府、中亞都護府、小亞細亞都護府、南亞都護府(印度)、阿拉伯半島都護府、非洲都護府、歐洲都護府、北美洲都護府、南美洲都護府。
當然,有些都護府上是沒什麼人的,比如南北美洲,隻是派部分人上去進駐並進行繁衍開發,若是遇到有威脅的原始文明,則實行強製同化策略,若是不能同化的就直接滅了,確保所有國民都帶有黃種人血統,嚴格上說是必須父係是華夏本土人的血統統治。除了白種女人和黃種人外,其他人種實行嚴厲的人口控製,一定要確保其它人種的人口呈遞減的負增長趨勢,而黃種人人口則呈上升趨勢,純正華夏族人口則成火箭般的上升趨勢。
而廣闊的非洲,則成為中華聯邦共和國的黑奴隸養殖場,奴隸國有化,所有繁重體力的基建工作或危險的工作都由奴隸去完成。
而澳洲上麵有棕色人種土著,這種土著也實行奴隸化,澳洲則成為中華聯邦共和國最大的牲畜養殖場,和奴隸供應市場,澳洲劃分一定的自然保護區,保護上麵的稀有動物,比如袋狼、象鳥、恐鳥等史前滅絕生物。
因為最後一批猛獁象在5000年前還生活在西伯利亞東北部,所以在西伯利亞,也劃一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臨滅絕的猛獁象。
在美洲,也劃幾個自然保護區,保護上麵的大海牛。
諸如蛟龍、原牛、大鳥(比如哈特斯巨鷹)等巨大的獸類也劃分相應的自然保護區,讓這些史前動物安穩的生活下去,讓後世人們還能夠看到這些神話般的獸類。
次年,也就是華夏元年26年,陳大蝦再次提出退位的申請,會議院經過多番分析討論,終於答應了他的提議,不過,隨後會議院推選了他的兒子“風後”(即他與華花所生的孩子)為中華聯邦共和國的“理長”。
次日,“華夏日報”正式刊登“華夏皇帝退位”和“風後當選新一任理長”這兩條重磅消息。
因為此消息影響重大,各個州郡的武察部隊緊張的戒備,預防突發事件。
不過,最後還是沒有出現騷動,部分死忠粉向當地的政府詢問後,得知這是陳大蝦本人的意見,也都一一散去了。
此時,眾人才恍然大悟,殿下真是用心良苦,帶有“華夏”一詞的各種牌子和店鋪仿佛成了一個標誌、成了一種精神,鼓勵著全國人民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