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藝術品拍賣的參與者有一部分是為了投資和專業性收藏,而恰恰是這一部分人構成了藝術品市場竟買者的最高層。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提到藝術品拍賣就是那些價值連城的古董的拍賣,其實,那些不被報道的拍品才是絕大多數。
另外,一提到藝術品,大家往往都和古董聯係起來,其實所有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都應是藝術品,而不僅限於創作年代。喜歡藝術品的朋友可能經常光顧古玩市場或者一些畫店、文物商店,但隨著藝術品交易逐漸市場化,市場逐漸開放,導致價值發現渠道的社會化、專業化,拍賣會,甚至是在線拍賣也許正成為未來藝術品交易的主要形式。在線拍賣突破了傳統拍賣方式、場地、時間的限製,可以一天24小時不間斷進行,也免去了競買者奔波勞頓之苦,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在家利用休閑的時間完成竟買。
初入藝術品投資領域的人,不妨選擇信譽好的網上拍賣平台,從中低價位的藝術品開始,在充分了解拍品的前提下進行價位判斷,一方麵省去傳統交易模式下的大量時間成本,一方麵也減少出價時的盲目性。
銀行的“藝術品投資計劃”
哪裏有錢賺,哪裏就有銀行的身影,這話一點沒錯。針對時下興起的收藏熱,銀行也紛紛推出了與藝術品掛鉤的理財產品,讓門外漢也能參與到藝術品投資中。
在2007年民生銀行高調推出“藝術品投資計劃”後,藝術品投資與金融業的聯姻便開始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例如,招商銀行曾推出“私人銀行藝術鑒賞計劃”,這是一款類期權藝術品投資產品。投資者可以從銀行推薦的當代藝術品中任意選擇其喜愛的作品,存入相當於該藝術品現價的保證金,即可擁有該藝術品的鑒賞權益,期限為1年。在1年之內,如果其選定的藝術品升值,投資者可隨時以原約定價格購入該藝術品。如果不滿意,投資者也可退還藝術品,隻需支付2%的管理費用就可拿回保證金。也就是說,如果藝術品的定價為100萬元,那麼投資者1年要支付2萬元鑒賞費。
那麼這個產品如何保值升值呢?因為投資者可在一年後選擇購回或退還,且都是按照原價進行交易,比如一年前投資者選擇的這幅畫是100萬,一年之後漲到150萬,他仍然可以按照100萬的價格購回,這樣他就賺了50萬。
再如建設銀行推出的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產品的期限為18個月,預期年最高收益為7%。產品的運作過程是這樣的:先由投資顧問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選定一批藏家手中的當代著名畫家作品作為投資標的,並對藝術品的市場價值進行評估,然後在評估價格的基礎上打折來確定募集資金規模。藏家可以根據約定對這批藝術品進行回購,並向投資者支付相當於當初定價7%的費用。否則,這批作品將進行拍賣處置,並根據拍賣的成交價格來確定藏家和投資者的最終收益。
當然,目前銀行的這類產品還比較少,一方麵目前的此類產品投資計劃期限較短,對於藝術品來講,卻屬於短期投資,而在國際上,同一藝術品兩次拍賣的時間間隔平均為28年,也就是說,這種短期投資將麵臨著藝術品價值短期波動的風險;另一方麵,目前這類產品的介入門檻較高,麵對日益豐富的投資渠道,真正擁有銀行所要求的資金規模的投資者其實有很多其他選擇;還有一個原因是,銀行在藝術品領域尚屬起步階段,許多從業人員不具備鑒賞、鑒定能力,加之還需要考慮存放、運輸、安全等問題,因此對於這個全新的市場,各家銀行也隻是在探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