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高負債帶來高收益嗎——MM理論比MM非彼“MMMMM理論可不是“美眉”理論哦!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所建立的資本結構模型的簡稱。
最初的MM理論,是由美國的Modigiiani和Miller。教授(簡稱MM)在1958年6月份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的“資本結構、公司財務與資本”一文中所闡述的基本思想。該理論認為,在不考慮公司所得稅,且企業經營風險相同而隻有資本結構不同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公司的市場價值無關。或者說,當公司的債務比率由零增加到100%時,企業的資本總成本及總價值不會發生任何變動,即企業價值與企業是否負債無關,不存在最佳資本結構問題。
修正的MM理論(含稅條件下的資本結構理論),是Modiglian和Miller教授於1963年共同發表的另一篇與資本結構有關的論文中的基本思想。他們發現,在考慮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由於負債的利息是免稅支出,可以降低綜合資本成本,增加企業的價值。因此,公司隻要通過財務杠杆利益的不斷增加,而不斷降低其資本成本,負債越多,杠杆作用越明顯,公司價值越大。當債務資本在資本結構中趨近100%時,才是最佳的資本結構,此時企業價值達到最大。最初的MM理論和修正的MM理論是資本結構理論中關於債務配置的兩個極端看法。
MM理論的基本假設及相關模型
MM理論的基本假設為:企業的經營風險是可衡量的,有相同經營風險的企業即處於同一風險等級;現在和將來的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EBIT估計完全相同,即投資者對企業未來收益和取得這些收益所麵臨風險的預期是一致的;證券市場是完善的,沒有交易成本;投資者可同公司一樣以同等利率獲得借款;無論借債多少,公司及個人的負債均無風險,故負債利率為無風險利率;投資者預期的EBIT不變,即假設企業的增長率為零,從而所有現金流量都是年金。
Tips::EBIT‘全稱為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息稅前利潤,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計算公式為:EBII’=淨利潤+所得稅+利息。
米勒模型
米勒於1976年在美國金融學會所做報告中闡述的基本思想。該模型用個人所得稅對修正的MM理論進行了校正,認為修正的MM理論高估了負債的好處,實際上個人所得稅在某種程度上抵銷了個人從投資中所得的利息收入,他們所交個人所得稅的損失與公司追求負債,減少公司所得稅的優惠大體相等。
於是,米勒模型又回到最初的MM理論中去了。
權衡模型
該理論認為,MM理論忽略了現代社會中的兩個因素:財務拮據成本和代理成本,而隻要運用負債經營,就可能會發生財務拮據成本和代理成本。在考慮以上兩項影響因素後,運用負債企業的價值應按以下公式確定:運用負債企業價值=無負債企業價值+運用負債減稅收益一財務拮據預期成本現值一代理成本預期現值。上式表明,負債可以給企業帶來減稅效應,使企業價值增大;但是,隨著負債減稅收益的增加,兩種成本的現值也會增加。隻有在負債減稅利益和負債產生的財務拮據成本及代理成本之間保持平衡時,才能夠確定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即最佳的資本結構應為減稅收益等於兩種成本現值之和時的負債比例。
MM理論的發展
MM理論的前提是完善的資本市場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不考慮公司所得稅,然而現實中不存在完善的資本市場,且還有許多阻礙資本流動的因素,尤其是所得稅對各個公司而言都是存在的,因此,米勒等人後來又對“MM理論”進行了一定的修正,他們認為:考慮所得稅因素後,盡管股權資金成本會隨負債比率的提高而上升,但上升速度卻會慢於負債比率的提高,因此,修正後的“MM理論”認為,在考慮所得稅後,公司使用的負債越高,其加權平均成本就越低,公司收益乃至價值就越高,這就是修正後的“MM理論”,又稱資本結構與資本成本、公司價值的相關論(簡稱“相關論”)。
按照修正後的“MM理論”,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是100%的負債,但這種情形在現代社會顯然不合理,因此,後來有些學者引入市場均衡理論和代理成本、財務拮據成本(因償債能力不足而導致的直接和間接損失)等因素,對“MM理論”進一步加以完善。首先是斯蒂格利茲(Stiglitz)等人將市場均衡理論(Market Equilibrium)引入資本結構研究,他們認為,提高公司負債比率,會使公司財務風險上升,破產風險加大,從而迫使公司不選擇最大負債率(100%)的籌資方案而選擇次優籌資方案;另一方麵,隨著公司負債比率的上升,債權人因承受更大的風險而要求更高的利率回報,從而導致負債成本上升,籌資難度加大,這樣也會限製公司過度負債。在此之後,又有一些學者將代理成本、財務拮據成本等理論引入資本結構研究,結論是:當公司負債比率達到某一界限之前(如50%),舉債的減稅收益將大大超過股權資金成本上升的損失,隨著負債比率的升高,舉債的減稅收益與股權資金成本的增加將呈現此消彼長的關係,超過此點後,財務拮據成本和代理成本會上升,在達到另一個峰值時(如80%),舉債減稅的邊際收益正好被負債提高的損失(包括股本成本、財務拮據成本、代理成本的提高)所抵銷,超過此峰值後,負債提高的損失將超過舉債的減稅收益。因此,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相關,但也不是負債越高越好,從而使資本結構理論更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