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僅僅靠個人意誌是不夠的,國家需要建立一係列配套製度來控製“負翁”的產生。
Tips:在美國,消費信貸為社會經濟埋下禍端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因為與消費信貸製度相配套的有許多完備的製度規範,“負翁”從借貸之初就處於製度監控之中:有沒有不良減信記錄,具不具備還債能力,借出去的錢如何花等等。有了這些製度規範,“負翁”就處於製度框架以內。
首先就是建立嚴格的消費審查製度,用來監督“負翁”們在消費什麼。
並不是凡消費就能拉動內需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的,正如某位經濟學家所言,隻有消費那些“發展資料”才能有力地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般來說,信貸消費的對象包括“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隻有對於“發展資料”的消費,才能不僅僅滿足於人們當下的欲望,而且有利於個體和社會的長遠發展。
對於目前有不少“負翁”是在高消費“享受資料”的現象,我們要及時製止他們進行信貸消費就是為了超前享受及時行樂的思想,避免超前消費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破壞性的享樂主義和不切實際的浪費文化的危險。然而,對於“發展資料”,我們就要鼓勵。消費審查製度就是對這種現象進行製度的約束,規範“負翁”的消費選擇。
其次就是以規範對“負翁”們的信貸過程進行合法性審查。嚴格對貸款者進行全方麵的檢查,在銀行審批貸款項目時,就要看貸款者的信用和收入證明是否真實,貸款使用的項目是否符合規定,貸款者在本行和其他銀行還有沒有其他貸款,有沒有超越他的償還能力,以此減少貸款變成壞賬的可能性。
此外,我們還要建立個人誠信記錄審查製度,一個有說謊記錄的“負翁”是對消費信貸製度最大的危險。我們也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完善信用擔保機構,推行個人破產製度,在個人資產小於個人負債且無能力償還的情況下,如同企業破產一樣,實施個人破產製度。
消費方式的選擇
這是一個消費時代,各種消費方式五花八門,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消費觀和消費目標千差萬別,年輕的夫妻在走上家庭生活道路時,選擇一種正確的消費方式非常重要,因為合理的消費可以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般人們的消費方式可以歸納為三類:
一、計劃型:按家庭收入的實際情況和夫妻生活目標製定計劃,消費時大致按計劃進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現盲目和突擊性消費。
二、隨意型:這種類型的人完全按個人喜好和臨時興趣進行消費,較少考慮整體消費效益,所謂錢多多花,錢少少花是這部分人的突出特點,較易出現盲目和浪費性消費。
三、節儉型:消費時精打細算,能省即省,並且善於利用再生性消費。這一類型的消費方式能夠使家庭逐漸殷實,然而過於節儉的意識有時可能因過量購買便宜貨而造成積壓性消費。
這三種消費方式都各有利弊,過分按計劃消費,遇到臨時性的消費時有可能錯過好產品;年輕的夫妻大多喜歡隨意型消費,但沒有計劃的隨意消費有可能導致入不敷出,影響夫妻關係;節儉型的消費大多是老年人的選擇,但同樣適用於年輕的家庭,適當的節儉可以帶來可觀的效益。
在具體消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避免盲目性消費。缺乏計劃,花錢憑一時衝動,隨大流搶購市場熱銷而自己並不急需的商品,這種消費方式是不可取的。
二、減少浪費性消費。浪費性消費通常表現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上,如食品多了變質,水龍頭漏水,不隨手關燈等。
三、限製積壓性消費。造成積壓性消費的原因往往是搶購和趕時髦,購進大量家庭一時用不完或暫時用不了的東西,造成積壓,使商品的使用價值逐漸減少甚至失去,也可能使自己喪失購買更急需或更合心意的商品的支付能力。
這本質上亦是一種浪費。
四、抑製衝動性消費。衝動性消費往往源於享樂意識,看見某件喜愛的東西,明知價格偏高,亦毫不猶豫地買下,等日後在其他地方發現同樣的東西價格要便宜得多,便後悔不迭。或者一時興起,上飯館大吃一頓,痛玩一場等等,一個月的生活費在幾小時內揮霍一空。這種衝動性消費對工薪階層危害不小,應理智地予以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