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用政策手段調整市場—關注金融政策應懂的金融學(1)(2 / 3)

三、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公開買賣債券等的業務活動即為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開展證券交易活動,其目的在於調控基礎貨幣,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

公開市場業務是比較靈活的金融調控工具。與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相比較,公開市場操作政策更具有彈性,更具有優越性:一是中央銀行能夠運用公開市場業務,影響存款貨幣銀行的準備金,從而直接影響貨幣供應量;二是公開市場業務使中央銀行能夠隨時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進行經常性、連續性操作;三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可以主動出擊;四是由於公開市場業務的規模和方向性可以靈活安排,中央銀行有可能用其對貨幣供應量進行微調。

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比較明顯:一是金融市場不僅必須具備全國性,而且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可用以操作的證券種類必須齊全並達到必需的規模;二是必須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配合。例如,如果沒有法定準備金製度配合,這一工具就無法發揮作用。

選擇性和補充性工具

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都屬於對貨幣總量的調節,以影響整個宏觀經濟。在這些一般性政策工具以外,還可以有選擇地對某些特殊領域的信用加以調節和影響。其中包括消費者信用控製、證券市場信用控製、優惠利率、預繳進口保證金等。

消費者信用控製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製。主要內容包括規定分期付款購買耐用消費品的首付最低金額、還款最長期限、使用的耐用消費品種類等。

證券市場信用控製是中央銀行對有關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進行限製,目的在於限製過度投機。比如可以規定一定比例的證券保證金,並隨時根據證券市場狀況進行調整。

直接信用控製

直接信用控製是指中央銀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從質和量兩個方麵,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製。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額、流動比率和直接幹預等。其中,規定存貸款最高和最低利率限製,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製工具,如1980年以前美國的Q條例。

間接信用指導

間接信用指導是指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創造。

道義勸告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其聲望和地位,對存款貨幣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經常發出通告或指示,或與各金融機構負責人麵談,勸告其遵守政府政策並自動采取貫徹政策的相應措施。

窗口指導是指中央銀行根據產業行情、物價趨勢和金融市場動向等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存款貨幣銀行提出信貸的增減建議。若存款貨幣銀行不接受,中央銀行將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可以減少其貸款的額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製裁措施。窗口指導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影響力往往比較大。

間接信用指導的優點是較為靈活,但是要起作用,必須是中央銀行在金融體係中有較高的地位,並擁有控製信用的足夠的法律權利和手段。

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指中央銀行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反映了社會經濟對貨幣政策的客觀要求。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平衡國際收支等。

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

所謂幣值,原指單位貨幣的含金量,在現代信用貨幣流通條件下,衡量幣值穩定與否,已經不再是根據單位貨幣的含金量,而是根據單位貨幣的購買力,即在一定條件下單位貨幣購買商品的能力。它通常以一攬子商品的物價指數,或綜合物價指數來表示。

目前各國政府和經濟學家通常采用綜合物價指數來衡量幣值是否穩定。物價指數上升,表示貨幣貶值;物價指數下降,則表示貨幣升值。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製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

衡量物價穩定與否,從各國的情況看,通常使用的指標有三個:一是GNP(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指數,它以構成國民生產總值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為對象,反映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二是消費物價指數,它以消費者日常生活支出為對象,能較準確地反映消費物價水平的變化情況;三是批發物價指數,它以批發交易為對象,能較準確地反映大宗批發交易的物價變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