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以前,香港的金融地位遠不如上海,當時上海不僅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更號稱遠東的金融中心。不過,此後時勢逆轉,香港抓住機會,到1970年代前後,在時勢、經濟發展與金融製度的綜合作用下,一躍而起取代上海,成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
法蘭克福
坐落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的金融中心、博覽會城市和通向世界的空中門戶及交通樞紐。同德國的其他城市相比,法蘭克福更具有國際大都會的氣派。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法蘭克福市的銀行區摩天建築群鱗次櫛比,令人目不暇接。350多家銀行及分支機構遍布法蘭克福的大街小巷。德意誌銀行就坐落在法蘭克福的市中心。這座聯邦德國的中央銀行猶如一根敏銳的中樞神經,影響著德國的整個經濟。歐洲銀行總部和德國證券交易所都設在法蘭克福。為此法蘭克福市被稱之為“美因河畔的曼哈頓”。
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
國際通用的法製環境
開放完善的金融市場
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
聚集一流人才的能力
根據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性看,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至少需要具備四個基本要素:
一、要建設一個國際通用的法律和製度的環境。
這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經濟金融的運行和監督能夠符合國際的慣例,能夠被別人所理解,能夠為大家所操作。
二、應當擁有一個對內、對外都十分開放的和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體係。
具有一個較大範圍的輻射力和對各個時區市場的連接力,能夠敏捷、高效而又大批量地處理金融交易和小批量的特殊業務的需求。
三、應當擁有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
特別是要有很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素質,能夠大量地、實時地、客觀地反映關於市場、機構、工具和產品變化發展的信息。
四、能夠凝聚和聚集一流的國際金融人才。
現代金融業的競爭和所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智力的競爭。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引進、留住金融人才和監管人才的這樣一個良好的吸引力和機製。
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既是其經濟發展和曆史決定的,也是其具有戰略性眼光的政府經營的結果。雖然20世紀英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下降了,但是,英國政府充分重視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地位,不管是在基礎設施的完善方麵,還是在金融市場的建設和開放競爭秩序的有效維護方麵,還是在對海外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的吸引方麵,英國政府都以此為目標。紐約和美國成為全球金融中心,是20世紀以來美國不斷上升的經濟和金融實力決定的,也與其政府開放金融、對市場恰當的監管和對人才的吸引有關。東京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日本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實力的上升有直接關係;迪拜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油價上漲和石油美元的形成有直接關係;香港和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其離岸金融中心的定位有直接關係。
三、應當擁有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
特別是要有很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素質,能夠大量地、實時地、客觀地反映關於市場、機構、工具和產品變化發展的信息。
四、能夠凝聚和聚集一流的國際金融人才。
現代金融業的競爭和所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智力的競爭。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引進、留住金融人才和監管人才的這樣一個良好的吸引力和機製。
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既是其經濟發展和曆史決定的,也是其具有戰略性眼光的政府經營的結果。雖然20世紀英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下降了,但是,英國政府充分重視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地位,不管是在基礎設施的完善方麵,還是在金融市場的建設和開放競爭秩序的有效維護方麵,還是在對海外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的吸引方麵,英國政府都以此為目標。紐約和美國成為全球金融中心,是20世紀以來美國不斷上升的經濟和金融實力決定的,也與其政府開放金融、對市場恰當的監管和對人才的吸引有關。東京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日本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實力的上升有直接關係;迪拜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油價上漲和石油美元的形成有直接關係;香港和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其離岸金融中心的定位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