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況下,利率與彙率呈正相關關係。一國利率提高,其彙率也會上浮;反之,一國利率降低,其彙率則會下浮。例如,1994年美元彙率下滑,為此美國連續進行了7次加息,以期穩定彙率。盡管加息能否完全見效,取決於各種因素,但加息確實已成為各國用來穩定彙率的一種常用方法。當然,利率、彙率的變化,伴隨著的是短期國際資本(遊資或熱錢)的經常或大量的流動。
五、通貨膨脹的發生
通貨膨脹往往與一個國家的財政赤字有關係。如果一個國家出現了財政赤字,該赤字又是以發行紙幣來彌補,必然增加了對通貨膨脹的壓力,一旦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為減少損失,投資者會把國內資產轉換成外國債權。如果一個國家發生了財政赤字,而該赤字以出售債券或向外借款來彌補,也可能會導致國際資本流動,因為,當某個時期人們預期到政府又會通過印發紙幣來抵銷債務或征收額外賦稅來償付債務,則又會把資產從國內轉往國外。
六、政治、經濟及戰爭風險的存在
政治、經濟及戰爭風險的仔在,也是影響一個國家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
政治風險是指由於一國的投資氣候惡化而可能使資本持有者所持有的資本遭受損失。經濟風險是指由於一國投資條件發生變化而可能給資本持有者帶來的損失。戰爭風險,是指可能爆發或已經爆發的戰爭對資本流動造成的可能影響。
例如海灣戰爭,就使國際資本流向發生重大變化,在戰爭期間許多資金流往以美國為主的幾個發達國家(大多為軍費)。戰後安排又使大量資本湧入中東,尤其是科威特等國。
七、國際炒家的惡性投機
所謂惡性投機,可包含這兩種含義:第一,投機者基於對市場走勢的判斷,純粹以追逐利潤為目的,刻意打壓某種貨幣而搶購另一種貨幣的行為。這種行為的普遍發生,毫無疑問會導致有關國家貨幣彙率的大起大落,進而加劇投機,彙率進一步動蕩,形成惡性循環,投機者則在“亂”中牟利。這是一種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惡性投機。第二,投機者不是以追求盈利為目的,而是基於某種政治理念或對某種社會製度的偏見,動用大規模資金對某國貨幣進行刻意打壓,由此阻礙、破壞該國經濟的正常發展。但無論哪種投機,都會導致資本的大規模外逃,並會導致該國經濟的衰退,如1997年7月爆發的東南亞貨幣危機。一國經濟狀況惡化一國際炒家惡性炒作一彙市股市暴跌一資本加速外逃一政府官員下台一一國經濟衰退,這幾乎已成為當代國際貨幣危機的“統一模式”。
八、其他因素
如政治及新聞輿論、謠言、政府對資本市場和外彙市場的幹預以及人們的心理預期等因素,都會對短期資本流動產生極大的影響。
國際資本流動的路徑
如果從流動形式上分,國際資本流動可以分為國際直接投資(FDI)、國際證券投資(FPI)和國際借貸,它們構成了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渠道。此外,近年來,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的跨境投資發展迅速,成為一種新的國際投資方式和國際資本流動渠道。
國際直接投資是指一國企業和居民對另一國進行生產性投資,並由此獲得對投資企業控製權的一種投資方式。國際直接投資包括對廠房、機械設備、交通工具、通訊、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各種有形資產的投資,以及對專利、商標、谘詢服務等無形資產的投資。
直接投資可以分為四種形式:一是創辦新企業,即投資者在國外直接創辦獨資企業、設立跨國公司分支機構或創辦合資企業;二是直接收購,即投資者在國外直接購買企業;三是購買國外企業股票,並達到一定比例;四是利潤再投資,即投資者利用在國外投資所獲利潤對原企業或其他企業進行再投資。國際投資最早出現在二戰以後,20世紀80年代迅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形式,目前發達國家的國際資本流動中有75%以上是國際直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