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三九集團的旗艦公司“三九醫藥”以“000999”的代碼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國家藥品監督局副局長親自為股票上市敲槌開市,股票開盤當日升幅為177.5%,募集資金近16.7億元,風光一時無二。
幾乎同時,中國證監會批準江西的一家上市公司宜春工程正式更名為“三九生化”。宜春工程是一家主營輪式裝載機及其配件的企業。它於1996年上市,3年後陷入經營困境。趙新先在四處並購的時候瞄中了它。三九購買了其上級公司手中持有的國有股,成為宜春工程的第一大股東,通過一係列的投資、重組,使其搖身一變為一家以生物製藥為主的上市公司。
同年11月,趙新先再度出手,他收購了上海膠帶股份有限公司29.5%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膠帶股份於199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有名的“老八股”之一,其主營業務是輸送帶、三角帶及其他橡膠製品。趙新先得手後,對其進行重組,使其變成一家主營生物基因工程藥物的上市公司。2003年,該公司更名為“三九發展”。
趙新先在不到1年的時間裏,強勢出招,一舉成為3家上市公司的主人,無疑稱得上是國有企業資本運作的第一人。在當時的資本市場上,隻有唐萬新的“德隆係”同時控股了湘火炬、新疆屯河及合金投資3家上市公司。在一次與媒體記者的交談中,趙新先不無得意地說:“在資本市場上,三九的表現僅次於德隆。”
事實正是,趙新先僅用1年時間,就為三九構築了一個十分讓人眼紅的資本平台。在三九醫藥上市的同時,三九還獲得特許,注資3.08億元成立三九深圳金融租賃有限公司。這是國內最早由實業型企業發起並控製的金融租賃企業,它為三九的融資及並購提供了一個十分優越的管道。2001年3月,在公司的一次戰略決策會議上,趙新先更是進一步提出了培育10個上市公司的設想。他認為,三九在各地並購的很多企業,通過重組包裝,都具備了上市的條件。
跟草莽出身的新疆企業家唐萬新相比,趙新先有太多的優越條件。他並購上市公司,不必像地下老鼠那樣躲躲藏藏見不得人。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當家人,他的任何商業活動都代表了國有資本的利益,因而受到方方麵麵的關照和優惠;他的資金來源也沒有唐萬新那樣緊張,銀行的大門是朝著國有企業開的,尤其是三九這種效益良好的國有企業,無論哪個銀行都隨時願意為三九貸款——有一次,趙新先抱怨說,都是因為銀行不知節製地提供貸款,才讓三九的負債率越來越高。它有一個太成功的產品和品牌,所有的投資故事聽上去都是那麼的合理和富有想象空間。與趙新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間身份的唐萬新沒有顯赫的資本背景和如此寬鬆的運作空間,因而他不得不更加善於投機,不得不更加狡黠和凶猛,不得不去構築一個更加複雜而龐大的融資平台。因為資本屬性的不同,作為資本市場上國有和民營資本的代表性人物,趙新先和唐萬新的表現風格迥異,他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解也完全不同。
趙新先有很深的實業情結,這也是他跟呂梁乃至唐萬新等股市莊家們最大的不同。三九在資本市場上所宣稱的項目,基本上都有投資和經營的痕跡,而不像其他資本炒家那樣不知羞恥、信口開河。趙新先曾透露,“德隆係”、“中科係”都曾經跟他接觸,希望聯手炒作高科技概念,而他在再三思考後都沒有答應。唐萬新因此曾嘲笑他說:“老趙是資本市場上的八旗子弟。”意指他家境顯赫、資源眾多而不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