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對此進行更深層次的考慮,可以說,企業規模的大小不應該是企業的目標,行業第一也不是僅僅依靠規模來衡量的。隻要企業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者比較好的競爭優勢,即使規模不是行業老大、老二,同樣具有生命力;反之,為大而大的企業在真的形成規模之時也就是迅速走下坡路之日。在中國新興企業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潘石屹(SOHO中國董事長):順馳的行為是一個企業的行為,也是企業自己的一個決策,它的這個決策要是對了,它就會賺錢,企業就會長治久安地發展下去;如果說作為一個企業的老板,他判斷錯了,這個市場一定會懲罰這個錯誤。市場會懲罰這個企業所犯的錯誤,我想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了。
對於順馳,它願意以多高的價格拿地,咱們不用操心,市場和時間會去檢驗。作為一個好的企業,一定應該是遵守法律、遵守政策、不能做假賬的,不能夠故意拖欠別人錢的,不能夠偷稅漏稅一分錢的,隻要做到這些,就是好的企業。當然它做到這些,別人就會尊重它;如果它不斷地犯錯誤,讓市場去懲罰它。
順馳最近一兩年急劇地擴張,確實讓許多同行目瞪口呆。關於順馳的評論,非常非常的多。我認為這種神話般的擴張是非常危險的,成功者可能是九牛一毛。隻有一種可能,就是中國在這次宏觀調控中,大幅度地限製建設用地的供應量,使土地變得非常稀缺,價格高速上漲,順馳這一兩年來高速擴張圈的地,就會很值錢。可是我想,中國政府在這次宏觀調控的過程中,會采取一種非常理性的行為,充分地考慮市場的供求關係。於是,這種假設基本上不可能成立。任何一個大公司的崩潰,都會給周圍人和公司帶來巨大的災難和不幸。我想很少有人願意看到順馳成為這樣一個崩潰的公司,給房地產市場帶來負麵的影響。所以,順馳的孫總要小心謹慎,不要太冒進了!
任何一個企業,不考慮自己的能力過度擴張,都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尤其在中國目前金融形勢趨緊的情況下,這種危險就更加加劇了。
馮侖(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順馳的快速擴張有4個前提:一是銀行信貸的支持約束不嚴,資本金的門檻較低;二是土地政策不是像現在這麼嚴格,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和利益,可以允許先上繳一部分訂金,然後分期支付土地出讓金;三是預售市場持續火暴,政府較少幹預,消費者不管你怎樣的房子和什麼價格,基本上都能夠接受;四是一個內在前提,就是企業本身的財務和管理能力能夠持續地跟上。
但是在宏觀調控背景下,順馳擴張模式至少有3個前提發生了變化,所以它麵臨一個必須轉型的問題。另外,順馳還多少有點特殊,與其他幾個企業相比,還不是處在同一個企業的生命周期上。
比如,萬科等企業的開發曆史都要比順馳長,已經經曆過幾個周期了。而順馳從開發來講,還處於第一個生命周期,還是一個原始積累時期。而原始積累時期的企業,都有一個規模導向,大多數領導人內心的那種膨脹和擴張的欲望,往往是處於生命第一周期的企業最明顯的特征。順馳這種開發模式是把傳統開發模式推到極致了。萬通一直不太主張這種模式,我們認為這種模式是很危險的。
萬通從1991年創建以來,一直到1995年,都在尋求多元化擴張。你去看這個時期的萬科,它也是如此。所以,順馳從企業來講,處於原始積累階段;從行業來講,3個前提發生了變化,所以你就必須變化,否則就沒有辦法活。對於萬科這種成熟企業來說,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周期曲線對它影響不會很大,最大的影響是宏觀經濟周期曲線。假如宏觀經濟下來了,像萬科這種企業也麵臨一個挑戰。
我的觀點是,在行業還在發展、宏觀經濟繼續增長的背景下,順馳還能重組,是順馳的幸運;順馳能夠由被動的壓力轉化為主動地進行重組,是它的明智;如果能夠調整成功,則是它的能力;調整以後再高速向前走,是它的高明。
現在有很多時候,(市場)是不給你機會進行調整的,比如說當年的海南房地產市場,一瀉千裏,泥沙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