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孫:遠見。
記:你目前的心境怎樣?
孫:平和。
記:你認為你最偉大的成就是什麼?
孫: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記:如果你能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麼重現?
孫:沒什麼想重現的。
記:你最珍惜的財產是什麼?
孫:人。
記: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麼?
孫:對痛苦沒感覺,更談不上程度淺的了。
記:你最喜歡的職業是什麼?
孫:創業型的。
記:你本身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
孫:目標感比較強。
記:你最喜歡男性身上的什麼品質?
孫:責任感。
記:你最喜歡女性身上的什麼品質?
孫:聰明,不是美麗,有的女孩很漂亮,但一句話說出來,興趣都沒了。
記:你最看重朋友的什麼特點?
孫:有洞察力,想得明白。比如說華為的任正非,雖然沒見過他,但覺得他就是一個明白人。
記:你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死去?
孫:在工作中、戰鬥中死去。
記:你的座右銘是什麼?
孫:沒有。
【八方說詞】
彼得·德魯克曾經說:“目前快速成長的公司,就是未來問題成堆的公司,很少例外。合理的成長目標應該是一個經濟成就目標,而不隻是一個體積目標。”他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注意到了成長的危機。他認為,如果企業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很快就會耗盡整個世界的資源,而且長時期保持高速增長也絕不是一種健康現象。它使得企業極為脆弱,與適當地予以管理的企業相比,它(快速成長的公司)有著緊張、脆弱以及隱藏的問題,以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釀成重大危機。
這樣的論述,在雄心萬丈的企業家們聽來似乎有點刺耳。可是,在我們的身邊已經有太多的慘痛案例可以為德魯克的聲音作出注腳了。
企業的經營戰略,是一個辯證取舍的過程。有時候,你不得不在“快速的成長”與“健康的成長”之中做出抉擇;有時候,你不得不寂然自問:此時此刻,我是否必須成長?
這實在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有人說傑克·韋爾奇在通用電氣總裁任內最大的成就是收購了上百家有價值的企業。可傑克·韋爾奇卻說,不,我對公司最大的貢獻是拒絕了至少1000個看上去很值得投資的機會。他在自傳中寫道,作為一位CEO,首要的社會職責就是確保公司的財政成功。
如果說成長需要夢想和勇氣,那麼,拒絕超出能力的成長似乎需要更大的理智和決斷。以創造奇跡的心態經營企業,遲早會成為奇跡的吞噬物。
在順馳創造奇跡之後,國內房地產業的“大佬”們對此都有過評論,其觀察的角度和結論很有參考研究的價值。
“地產大佬”說順馳
王石(萬科集團董事長):對於順馳現象,萬科曾出台過一份研究報告,其中有三點:第一,孫先生靠二手房代理起家,對客戶需求市場反應敏感,企業的貫徹力強,職員鬥誌旺盛,經營上極其強調資金流,產品專注於住宅開發;第二,一家急速擴張的房地產企業,短缺的是資金和管理團隊;第三,從資金流上看,除非有強大的財團或銀行作為後盾,否則按期交付地價款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順馳在許多城市都在拖延交付地價款,而另一方麵,又繼續高價拿地。
報告的結論是:孫先生在賭博。高價拿地的時候就沒有準備按時還錢,同政府公信力博弈,屬惡意競爭行為。如果把握好節奏,順馳能夠成為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但如果把握不好,它就要為盲目擴張造就的奇跡付出代價。
順馳提出超過萬科的目標對我來說不感到意外,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規律。把萬科當做超越目標是萬科的榮幸,經營規模上超越萬科也是可能的,比如說通過幾家房地產企業的合並、資產重組來快速達到目標。但如果僅僅從自身企業的自然增長來看,超常速度發展孕育著很大的商業風險,比如,速度與管理團隊的跟進,質量與速度的矛盾。高速增長的假定前提是市場的高速增長,一旦市場波動,緊張的資金鏈就有可能出現問題。俗話說: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