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馳, 就是“孫氏”的諧音
1994年3月,孫宏斌又站在了柳傳誌的麵前。他因為表現良好,提前1年多被釋放了。
此時的他麵龐消瘦了很多,臉上掛滿滄桑。他說:“開始的時候,我對柳總也有一種怨恨,後來慢慢就沒有了,對整個事情的看法也改變了……這個事情如果不這樣做,那又該怎麼收場?所以我認了。”在孫宏斌的心目中,柳傳誌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賞識過他的人,也是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唯一可以求助的人。柳傳誌對孫宏斌的感情更是十分複雜,他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少見的、能一眼把產業看到底的人”。很多年後,柳傳誌對《聯想風雲》的作者淩誌軍說:“其實後來我想一想,孫宏斌到聯想來了以後,他也沒有說一定要跟誰對著幹。他就是想形成自己的體係,覺得這是他的一塊獨立王國,誰也別管我。”麵對這個曾經意氣風發,如今卻無比落寞的青年人,一向愛才的柳傳誌不禁大起惻隱之心,他答應幫助孫宏斌開始自己的新事業。在臨分手的時候,柳傳誌說:“我從來沒有說過誰是我的朋友。現在,你可以對別人說,柳傳誌是你的朋友。”
孫宏斌懷揣著柳傳誌借給他的50萬元,離開北京來到了天津。在幽靜的天津五大道,他租了一個臨街的小院子,辦起了一家小小的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並給公司起名叫順馳,也就是“孫氏”的諧音。這是一個從來不缺乏野心的男人,他一定要做一份打上自己深刻烙印的大事業。
孫宏斌在大學裏學的是水利,所以對房地產業有職業上的親近。而在跟柳傳誌的交談中,柳傳誌也預言房地產業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產業,並承諾可以跟孫宏斌合作開發。就在1995年初,順馳與聯想一起投資開發了香榭裏小區,不過,孫宏斌並沒有從這個項目中賺到錢。一是因為小區的建築麵積隻有1萬平方米,是個很小的項目;二是天津的樓市非常清淡,幾乎無利可圖。天津雖然是個直轄市,但是國有大型企業偏多,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均先後陷入困境,而民營企業則相當不發達。因此,城市經濟常年處於低迷狀態,民間消費能力弱,在商業上竟被戲稱為“天盡頭”。在這個水少塘淺的氛圍中,雄心萬丈的孫宏斌常歎生不逢時。在創業的前幾年裏,他的公司始終隻有兩三十個人,竟還比不上當年他手下一家聯想分公司的規模。在香榭裏小區項目平淡收場後,順馳主要的業務是做房產代理中介。跟那些小打小鬧的代理公司不同,孫宏斌總是慫恿開發商大量投放廣告。他聘用的銷售人員也全部是大學本科畢業生,一拉到市場上,就顯得非常的與眾不同。他喜好豪賭的個性,在代理業務中顯露無遺。順馳是天津第一家嚐試買斷式的代理公司,也因此,它在全城的同行中迅速成名,獲得了不錯的贏利。
1997年底,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麵臨重大壓力,啟動內需成為主要戰略任務。這時候,一直被限製發展,卻能夠帶動巨額消費的房地產業突然受到重視。1998年,國家停止福利分房政策,接著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取消了以往對個人住房信貸的多種限製,並允許多家商業銀行進入住宅抵押貸款市場。由此,壓抑多年的住房需求被徹底地釋放了出來,中國房地產業開始爆發式地成長。也是在這一年,已經在這個行業中磨煉多年的孫宏斌拿到了一個建築麵積為14萬平方米的成片項目。據稱,他獲得了200%的投資回報率,房地產業的暴利時代真正地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