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中科創業: 那個莊家狂舞的年代 (4)(2 / 3)

從結局上看,這29名操盤手的結局不外乎7種:窘迫的有8人;逃亡的有7人;入獄的有5人;轉行和賠光的各有3人;剩下3人的結局分別是禁入、失蹤和勝利。除了一個叫趙笑雲的在當時還僥幸存活外,其餘都已在癲狂中煙消雲散。

出生於1970年的趙笑雲有“國內第一股托”之稱。他的經典戰例是“運作”青山紙業。青山紙業自1997年上市後無甚表現,股價一直徘徊於八九元附近。而2000年6月,借職工股上市,該股卻一改疲態,走出了翻番的行情。2000年7月22日,趙笑雲開始在各大媒體上對其大肆推薦,隨後該股連續上漲。7月29日,他再次推薦該股,並明確給出目標價位——第一目標位28元、第二目標位40元,而此時的股價在15元左右。此後,他又多次發表文章,推薦該股的成長性,並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青山紙業股價一路上揚,後發生大幅換手,莊家乘機出逃,散戶損失慘重。在2000年前後,趙笑雲和他所屬的證券投資谘詢機構東方趨勢聲勢最大,在各大報刊的薦股比賽中頻頻領先,尤其是在一個“南北奪擂”模擬實戰中,居然創造了累計收益率2000%的戰績,為同期市場收益的50倍。

2002年5月24日,中國證監會網站公布了截至2002年4月30日的證券投資谘詢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名單,趙笑雲及其所在的東方趨勢被排除在外。趙笑雲為何突遭監管層封殺?證監會對此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隻是含糊地稱其“涉嫌操縱股價,現在還在調查中”。據知情人士透露,趙笑雲早在2001年就已攜妻到了英國“留學”。趙笑雲雖然實現了勝利大逃亡,但留下的是“笑雲不是莊,青山可為證”的反諷。

【八方說詞】

就如同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曾經寫過的,“事情總比你想象得要複雜”。在中國股市發生的那些故事,謎底總比你想象得還要陰暗。對於莊家現象,社會各界喊打多年卻始終無法根絕,經濟學家從製度設計的角度進行反思,提出了很多深層次的改革命題。透過吳敬璉等專家的觀點,我們可以發現,文化人呂梁之所以成為K先生,是一個製度性的產物。

為什麼中國股市像賭場

吳敬璉(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的股市很像一個賭場,而且很不規範。賭場裏麵也有規矩,比如說你不能看別人的牌。而在我們的股市裏,有些人可以看別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詐騙。坐莊、炒作、操縱股價可說是登峰造極。

現在中國市場上操縱股價的:一類是中介機構;一類是上市公司的某些知情人,即有內幕消息的人;還有一類就是資金的供給者,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其他的資金供給者。他們共同密謀以後就低價吸納股票。炒作的辦法大概有兩種:一種是關聯機構互相炒作、互相買賣,買賣非常頻繁,把價格炒上去;另外一種就是由有關的上市公司放出利好消息,然後把股價拉升上去。當他們發現有中小投資者或局外的大投資人跟進的時候,就偷偷地跑掉,把後來跟進的人套住,這時股價就不斷地往下跌。不要把股市變成“尋租場”。由於管理層把股票市場定位於為國有企業融資服務和向國有企業傾斜的融資工具,使獲得上市特權的公司得以靠高溢價發行從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錢,從而使股市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尋租場”。因此,必須否定“股市為國有企業融資服務”的方針和“政府托市、企業圈錢”的做法。

張維迎(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股市為什麼騙子奇多?在中國股市,缺少真正的長期投資者,政府隨意地管製,大家沒有穩定的預期,所以才醜聞不斷。

我說中國股市實際上是一個“尋租場”。管製使爛柿子值錢、好柿子難賣。現在股市之所以能不斷擴展,是因為政府的資源無窮無盡嗎?資源當然不會無窮無盡,但現在還沒有耗盡。你犯了錯誤,政府必然會調用其他的資源來掩蓋你的錯誤,政府的隱含擔保使得所有在股市上玩的人都預期自己不會受到損害。在西方,如果企業垮了,股票將一錢不值;但在中國,一個企業破產了,可能創造出對“殼”的需求。這個“殼”在經濟學上是什麼意思?它代表管製租金。在市場中,破產的企業不可能有人來買的;即使買,也不用付多少錢。我要上市,我自己可以上市,我幹嗎要披著你的外衣?但在中國不同,上市是政府的壟斷行為,我自己上不了市,就隻能借殼上市。你去賣西紅柿的時候,如果爛的西紅柿和好的西紅柿擱一塊的話,好的西紅柿的價錢也會掉下來。但我們的問題是,好的西紅柿不讓賣,隻能賣爛的西紅柿,所以我為了賣我的好西紅柿,隻好將它塞進你的爛西紅柿中混著賣。當前股市上爛的西紅柿很值錢,損害的是好的西紅柿,後者達不到應有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