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和7月,他分兩次受讓了浦東星火開發區聯合公司所持有的中西藥業的法人股,成為了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6月,他購買了君安證券公司所持有的勝利股份900萬股轉配股,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同月,他又收購了歲寶熱電的一部分流通股,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僅僅在4個月左右的時間裏,K先生頻頻出手,赫然完成了構築“中科係”的工程。這些公司都有跟康達爾類似的特點:流通盤小,是股市上的小盤股;經營業績多年不佳,國有資產管理當局對之喪失興趣;產業特征明晰,有題材炒作的想象空間。
K先生收購這些公司及從事股價操縱自然需要大筆的資金,這時候的他和中科創業在證券圈內已是威名赫赫,頗似一個能夠點石成金的傳奇大師。此時,小丁為他找資金已經一點也不費力,中科創業可謂門庭若市。小丁日後在法庭上也承認:“送錢的人排成長隊,以致100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都被拒之門外。”他先後與國內20多個省市的120家證券營業部建立了融資關係,後者為了搶奪讓人眼饞的交易量和中介代理費用,為中科創業四處找錢,融資額超過了驚人的54億元。就這樣,圍繞著“中科係”形成了一條充滿罪惡氣質的、非常罕見的龐大利益鏈。K先生的這種融資方式,非常類似於國際上的私募基金,可是這種行為在中國是觸犯有關法律的,連K先生自己都承認,“那些融資協議如果拿出來,連見證並簽了字的律師都是要蹲監獄的”。可是,幾乎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決意鋌而走險,視法律為無物。這些人都學識淵博,精通法律條文,個個都是這個商業社會中的頂級精英人士,可是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所有人都突破了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在這個意義上,“中科係”的成形與K先生之得逞,可以說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恥辱。
當股權到手、資金到位、共犯結構形成之後,K先生和小丁開始了他們的莊家運作。其手法與康達爾時期幾乎如出一轍:不斷發布資產重組的利好消息,大規模地對倒推高股價。而其重組方式之一,便是他控製的係內公司之間的排列組合。
2000年7月,在他剛剛得手中西藥業之後,便急匆匆地宣布:中科創業與中西藥業等公司成立全資公司,著手先進癌症治療儀器——中子後裝治療機(簡稱中子刀)的生產與銷售,其後又宣布兩家公司將共建“中國電子商務聯合網”,組成18家不同所有製企業的大聯合,創建一個跨區域、跨國界的大型網絡平台,修建一座“極具創新意識的超級電子商務大廈”。此外,他還宣稱中科創業將與一家名叫海南中網的公司——它自然也是K先生自己注冊成立的係內公司,組建“中國飼料業電子商務投資有限公司”;將在西北地區投入巨額資金用於具有防止流沙和藥物開發雙重效益的苜蓿項目的開發。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上述言之鑿鑿的閃著金光的重大工程,除了苜蓿項目曾投入100萬元之外,其餘均是空中樓閣,無一曾經被實施過。
可是,這一波接一波滾滾而來的利好重組,對不知真情的普通股民來說,卻好比是一帖接一帖的興奮劑,於是中科創業及相關公司的股價扶搖直上。連在股市中已浸淫多年的朱大戶也不得不對K先生的操縱術欽佩不已,在整個過程中隻是負責“鎖倉”和二級市場買賣的他發現,“幾乎不用拉抬,股票自己就會往上走,壓都壓不住,這是從來沒有遇見過的”。這一現象表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股民衝進了中科創業,一年半前的那隻“瘟雞股票”竟真的飛上枝頭成了光芒逼人的俏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