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組隔雙周發表一篇的對話中,K先生為他的個股炒作建立了理論上的依據,並明確地描繪了莊家炒作的題材手法。在充滿了迷茫氣息的股市中,他用直接而煽情的方式,指出了一個充滿風險卻非常刺激的股市行情發展方向。這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不過如果沒有大勢的配合,這組文字也無非是嘴上痛快而已,或許K先生真的命中注定該有這一場大戲。就當他為股市大聲唱好的同時,兩年來如懶熊癱地的股市真的突然雄起了。
5月19日,也就是在K先生的第四篇對話文章發表後的11天,滬深兩市在毫無預兆的情形下發生井噴。
“5·19行情”,讓K先生“中國第一股評家”的聲譽達到了頂峰。在一切都那麼羸弱和灰色的資本市場上,人們太需要一個讓多方取勝的預言家,並樂於相信這樣的預言家。有了飆升行情的大勢作為掩護,K先生拉抬康達爾股價的行動變得肆無忌憚,股價一路上揚,從20元漲到36元,到7月份的時候,已經躍至40元。8月,他在《中國證券報》上組織了一個整版的文章,全麵介紹“重獲新生的康達爾”。文章宣稱,康達爾已完成了重大重組,將涉足優質農業、生物醫藥、網絡信息設備、網絡電信服務、高技術產業投資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通過項目投資、股權投資等多種投資方式以及其他資本運營手段,逐漸發展成為一家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投資控股公司。康達爾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有望發展成為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後來的研究者有理由相信,這篇報道與之前的對話是一場完整的、有預謀、有組織的策劃活動。K先生由宏觀而微觀,循序漸進,擬定了一整套詳盡的坐莊計劃,其目的就是引誘普通股民關注康達爾,並投入到對其的炒作中。連他也沒有想到的是,“5·19行情”的意外到來,將他的炒作效應放大了無數倍。到1999年底,康達爾在深市漲幅最大的前20名股票中名列第17位,全年累積漲幅111%,全然是一個高科技大牛股的形象。12月,經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康達爾更名為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創業。
構築“中科係”
中科創業是K先生於1999年7月在北京創辦的,注冊資金3000萬元,這都是他在康達爾的炒作中賺來的。長期在北京廝混的K先生很迷信“中”字頭的企業名號,它聽上去很有點國家級企業的味道。之所以叫“中科”,是因為他聘用的董事長,是一位時任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的高科技研究發展中心的副主任。有了這層關係,他便常常吹噓說中科創業“有科技部的背景”。在康達爾一戰中大獲全勝的K先生此刻雄心萬丈,他決意打造出一個由多家上市公司組成的“中科係”。民國時期的軍閥好用“係”來稱呼,如奉係、皖係、滇係,代表一個互有利害關聯、生死與共的利益集團。通曉曆史的K先生將之創造性地用於股市,自帶著一股雄霸一方的氣勢。
K先生入主上市公司,並不像朱大戶當年那樣從二級市場的股民手中一點一點地吸籌,而是瞄準了公司的國有資產主管機構,從它們手中收購法人股,這樣的交易成本自然較低,而且不會受到任何部門的監管。在某種意義上,正是中國股市獨一無二的股權結構給了像K先生這樣的投機客以周旋、倒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