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中科創業: 那個莊家狂舞的年代 (1)(3 / 3)

小丁找到的第一個人叫董沛霖。此人是上海一家實業發展公司的總經理,下海前曾在國家計委任職,在金融和實業圈內有很深的人脈,K先生的千萬債務絕大部分都是向他欠下的。有趣的是,老董對K先生的股市理論竟也十分癡迷。當小丁把康達爾項目一描述,他立刻大為動心,慨然說:“今年我不幹別的了,專為老呂找錢。”一周後,他就拿來了1000萬元的融資。有了董沛霖這些人的協助,小丁馬不停蹄地飛上海、下深圳,與各地相熟或不相熟的證券營業部洽談委托理財業務。他的融資協議基本上是三方約定,即K先生工作室、出資方和證券營業部,K先生以手中的股票做質押,營業部為其提供擔保,資金方由營業部介紹,條件之一就是隻能在該營業部進行運作,從而為其創造交易量。

在高額中介費的誘惑下,事情出奇的順利。小丁融到一筆錢後,K先生就用它去收購朱大戶手中的股票,然後再把買進的股票拿給小丁用於抵押融資。如此循環往複,到下一年的3月前後,小丁通過投資理財、合作協議、抵押貸款等各種形式,與各色人等共簽下100多份協議,融進3.98億元的資金。K先生用這些錢,先後從朱大戶手中買下1300萬股,並轉托管了1700萬股,完成了控盤3000萬股即50%的既定建倉目標。根據法律規定,任何人持股超過5%就必須舉牌公告。為了規避這一條款,小丁先後動用了1500個個人賬戶,即把股票分藏在各個戶頭中,這些賬戶八成以上是由各地證券營業部以每張股東卡190元的價格賣給他的。從一開始,眾多金融機構違反監管政策,積極參與這場冒險遊戲的色彩便十分濃烈了。

同時,K先生組建了幾個看上去毫不相幹的公司分頭收購了康達爾第一大股東深圳龍崗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國有股。他手中握有的公司總股份達到了34.61%,成為第一大股東,於是在公司的11個董事席位中,K先生工作室委派的人占據了7席,他則始終隱身幕後。關於董事長人選的選擇,他也頗費心機。這個人必須拿出錢來買公司的股票,如果錢不夠,可替其找銀行或券商借,但這些股票必須授權給K先生指定的小丁來控製,稱之為“鎖倉”。如此一來,董事長自然成了他可以任意指使的大玩偶。

一個讓K先生十分沮喪的事情是,當他進入康達爾的董事會後才發現,原來朱大戶並沒有跟他講實話。康達爾的養雞業務幾近癱瘓,內部賬務出奇混亂,幾乎是一個已經被內部人掏空了的爛公司,其每年的贏利報表都是靠朱大戶填錢進去才做出來的。那塊所謂的地皮也是官司滿身。此外,居然還發現了4億元的假賬。他在日後的自述中說:“康達爾就是一個騙局,公司已爛到無可救藥,到處是謊言。我仿佛落入了一幫犯罪分子中間,而且要迅速淪為這些混蛋的同夥。”這個叫呂梁的人,骨子裏還是有一點理想主義的氣質的。他一開始也許真的是想學巴菲特,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讓一家瀕臨困境的公司重新煥發生機,在這一過程中放大公司價值,實現資本市場上的增值。可惜,他從一開始就沒有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