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科龍:一條被刻意獵殺的龍 (1)(2 / 3)

由於政府的開明與傾力支持,當時的順德的確非常“可怕”:全國家電產量的1/3在廣東,而順德就占了“半壁江山”,它是全國最大的電冰箱、空調、熱水器和消毒碗櫃的生產基地,還是全球最大的電風扇、微波爐和電飯煲的製造中心,容聲、美的、萬家樂和格蘭仕並稱“中國家電四朵金花”。在這一年評選的全國10大鄉鎮企業中,順德竟赫然占去5席。

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成就了順德企業群,而與此相關聯的則是,政府也在企業的經營決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而強勢的角色——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不少企業家在創業時都具有半官半商的身份:潘寧是順德容桂鎮工交辦副主任;創辦了全球最大微波爐企業格蘭仕的梁慶德在創業前是順德桂州鎮的工交辦副主任;樂百氏的何伯權創業前則是中山小欖鎮的團委書記。

1992年1月底,正在廣東等地視察的鄧小平專程到珠江電冰箱廠視察。這家國內最大的電冰箱製造工廠裝備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站在寬敞而現代化的車間裏,鄧小平顯得非常驚奇。他問:“這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隨行同誌回答說:“如果按行政級別算,隻是個股級;如果按經濟效益和規模算,恐怕也是個兵團級了。”鄧小平在廠區參觀時,感慨萬千地連問了3次:“這是鄉鎮企業嗎?”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鄧小平提出了那句日後聞名全國的鄧氏格言:“發展才是硬道理。”

在鄧小平離開該廠後不久,北京有關機構公布了全國家用電器產銷排行榜,珠江電冰箱廠榮登“電冰箱產銷量第一”的寶座,並在這個位置上一直穩穩地坐了8年。

潘寧宿命:怎一個“憤”字了得

鄧小平的三聲感歎,讓潘寧名揚天下。此時的他已經年屆60歲,按慣例已到了退休的年紀,不過沒有人敢公開地提這個敏感問題,連他自己也沒有覺得到了該退下來的時候。

除了年齡的敏感外,一個更“提不得”的話題是,企業的產權歸屬到底有沒有明晰化的可能。珠江電冰箱廠盡管由潘寧創辦,但在產權上則屬於鎮政府。潘寧當時的處境十分尷尬,珠江電冰箱廠日漸發展壯大,而經營團隊則無任何股權,潘寧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希望鎮政府能夠在這方麵給予考慮,可是得到的答複都含糊其辭。另一個讓他頭痛的事情是,容聲電冰箱暢銷國內後,由於這個品牌的所有權歸鎮政府所有,一些鎮屬企業便也乘機用這個牌子生產其他的小家電,嚴重地幹擾和影響了珠江電冰箱廠的聲譽,而對此潘寧竟無可奈何。

於是在1994年,潘寧決定另辟蹊徑。他將企業變身為科龍集團,宣布新創科龍品牌,進軍空調行業。在他的謀劃中,科龍品牌歸企業所有,由此可逐漸擺脫政府的強控。他的這種“獨立傾向”當然引起了鎮政府的注意。也就是從這時起,潘寧和企業的命運變得十分微妙起來。

1996年,科龍電器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12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鄉鎮企業。潘寧雄心萬丈地四處攻城略地,先後在遼寧營口和四川成都建立了兩個生產基地,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物流運輸的成本。一個尤為重要的決策是,他宣布將投資10億元人民幣在日本神戶建立科龍的技術中心。當時的現狀是,中國的電冰箱企業靠“價格割喉戰”迅速地擊敗了早先在中國市場上靠品牌優勢而獲得先機的跨國企業。但是潘寧知道,要穩固本土企業的市場戰果,還必須擁有核心的技術開發能力。當時所有的國產家電企業,其實都還是一些裝配工廠,其核心部件仍然需要從國外引進。全球電冰箱的核心技術都被日本東芝、三洋及鬆下等公司所掌控,所以將技術開發的前沿延伸到日本本土去,是一項成本很高卻將有奇效的戰略。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潘寧很激動地說:“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裝出一台百分百的中國電冰箱,我們這代電冰箱人愧對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