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已經遙遙升起,說是日上三竿(上午九點左右)也不為過。而這個時候,也正是各行各業忙碌的時候。
路上行人匆匆,有買有賣,好不熱鬧,這倒是因為半年前新到任的袁太守施行的興農商令有關。
農商令鼓勵農民勞作,商戶生產。隻要是勤勤懇懇的農戶,得到三老的認可,一個季度下來不但能從地主處獲得酬勞,也都能得到涿郡府的補貼,若是收成較之往年有所增加,還會有額外的獎賞。而對商戶來講,涿郡各縣內經商的小販不需要跟農戶一樣辦理生產戶籍,但凡是涿郡百姓,牟時(早晨五點)開始直至戌時(晚上九點)均可以在指定的幾條大街上做買賣,並提倡以物換物,而他們隻需每日牟時或午時到各街口的巡查處繳納一文五銖便可。但隻一點無論農商不得私販糧食,糧食必須跟當地鄉、縣的府衙做均價收購。而各處的糧店也交由衙門進行監管,可以正經做生意,但不得欺行霸市。以上若有違反,無論是誰便直接入獄,決不姑息。而對於大的商戶店家,郡府鼓勵生產,每多招一個難民行商,便能從府衙得到一定的免息或是其他獎賞。
此番政策一下來,既禁止了囤積居奇的奸商,也提高了廣大農戶的收入,既鼓勵了市場交易,也促進了市場繁榮。
從廣義上來說,無論底層的農民小販,還是中層的商戶店家都對此令聞風響應,津津樂道。這邊是符合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也許隻有部分土地主和倒賣糧食的大戶才會消極對待此事吧,不過如今別說涿郡,便是這幽州的南部之地,便都已是他袁家之地,不遵從又能怎樣呢?
這不,此刻正陽街上正有一個攤位的小販正在張羅著自己的草鞋生意。
可是這個攤位較別的攤位不同,照理說農忙時候,一個攤位也許每戶每家隻有一人白天會選擇以物換物,或是女人帶著孩童,或是老人一早便來了,做點小生意,以維持家用。而這個攤位卻很有意思,卻是兩個年富力盛的成年男人。右邊一個坐在一尺來高的小竹椅上,竟是個蓄了滿臉絡腮胡須的中年大漢,此時口中正叼著一根編草鞋剩下的幹草,坐在屋簷下不斷地搖著蒲扇。左邊一人約莫不到三十,長著一張麻子臉,個子不太高,賊眉鼠眼的,戴著一個鬥笠,正立在攤位前攬客。剛才那幾聲賣力的吆喝,便是他喊得。
“瞧一瞧,看一看!產自咱冀州鄴城漳河河畔的新結的麥秸精工而成的草鞋,既輕便柔軟,又利水透氣。夏季灼灼炎熱之際,穿上咱的草鞋下地幹活那是清爽涼快,上山砍柴那是兩腳生風,下河摸魚那是宛若遊龍,既省時又省力,給你們一家老少一個不一樣的夏天!而且最關鍵的是草鞋好處多多,但本身並不貴,一雙產自鄴城草鞋也就十文錢,您買不了吃虧,您買不了上當,您買回去的是一件藝術品!”
麻臉矮個滿麵帶笑,這般吆喝著前後還真有行人紛紛駐足而觀,有的已經掏錢買了回去,有的還在持續觀望,也許是希望看能不能再便宜一些,有的隻是站在周圍,看看熱鬧,圖圖新鮮罷了!因為畢竟他們好賴也是來自河北四州的首府之地鄴城。不過這對於攤位的小販來說,已經足夠了!這博人眼球的功夫,可不是誰都能學以致用的。這不,短短一盞茶功夫,已經賣了五雙出去了。
老實說,這草鞋本就是他們哥兩兒就近偷的城外麥地的麥稈到城南破敗的龍王廟裏自己編織的罷了。兩人回到老家涿縣快一旬了,卻並沒有任何起色,總是吃不飽肚子,更別提賺錢了。於是哥兩個好不容易花了幾晚的功夫做了五十雙草鞋,本來以為可以賣個好價錢。結果一路沿街進來以後,卻發現草鞋的行情並不好,每雙鞋五文錢都賣不出去,還有許多拖家帶口,孤兒寡母的操持著攤位爭搶草鞋的生意。況且大部分老百都穿的是自家編織的草鞋,其餘的那就是穿布鞋,或者有錢人要麼是穿皮,要麼是帶絲,並沒有幾人有買草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