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工程院資料,2009年我國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具年產472億m3沼氣的資源潛力。如按1:1配入作物秸稈,則具年產約1000億m3沼氣或630億m3BNG的潛力,黃淮海平原與東北平原無疑是生物質氣田的富產區。另一類生物質氣田則是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廢渣和城市生活汙水,有大分散小集中和易收集特點,其資源量具年50億m3沼氣或32億m3BNG的生產潛力。兩類“生物質氣田”合計可年產出662億m3BNG。第三,生物質油田。2013年全球生產生物液體燃料9300萬噸,並保持4.5%的年均增速,其中燃料乙醇占80%以上。
燃料乙醇在中國有一個曲折而踏步不前的經曆。世紀之交,中國因大量陳化糧積存而將陳化糧乙醇列為國家“十五”計劃中的重點工程,2006年即以年產152萬噸而位居世界第三。但隨著陳化糧的消失和糧食吃緊,政府停批糧食乙醇而鼓勵發展非糧乙醇。然而木薯乙醇踏步不前,纖維素乙醇攻關不克,甜高粱乙醇步履維艱,160萬噸燃料乙醇的年產紀錄保持8年至今。美國玉米乙醇也因生產規模擴大而衝擊玉米市場,正力圖尋求纖維素乙醇技術的突破。
在生物平台上攻關纖維素乙醇技術的同時,熱化學平台上也探索著生物質氣化-合成燃油技術。
我國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公司經過近10年的研發,非糧生物質氣化與費托合成技術流程已打通,工藝已經成功,生產出了高品質高清潔的航空煤油、生物質柴油和輕質油商品。陽光凱迪正在武漢和廣西北海分別設計建設單線年產30萬噸和年產60萬噸規模的兩個生產廠,計劃2016年底投產運行。看來,此重大領域的國際技術競賽中,中國跑在了世界前麵。
此外,中國內蒙古金驕集團則在生物化學平台上研製出燃燒性能優異、環保性能優於常規柴油的高品位生物柴油,於2009年和2012年分別在包頭與赤峰建成年產能為10萬噸和8萬噸的生產廠。
我國“生物質油田”的可開采儲量是多少?
生物質組分中木質素占約4成,因植物組織結構致密而難以水解,至今隻能一燒了之。生物質氣化-合成燃油的重大意義在於,如果在木質素轉化為高品位燃料上取得了技術突破和實現產業化,將使年產3.5億噸的林業“三剩物”不僅可用於固體燃料,也可用於轉化為近億噸的優質生物燃油。進而,與我國農田麵積相當的1.31億公頃毫無經濟產出的宜林荒山荒坡也可通過種植能源植物並轉化1億噸以上的生物燃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林業“三剩物油田”和“宜林荒山荒坡油田”可以提供生物質油品2億噸以上。
我國大麵積的濱海鹽漬土與海塗,是可盛產甜高粱乙醇的另一片生物質油田。
技術進步使生物質液體燃料可以徹底遠離糧田,擺脫與糧食的幹係,“影響糧食安全”的誤解應該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