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方華.非營利組織的營銷.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吳冠之.非營利組織營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陳昌柏.非營利機構管理.北京團結出版社,2000
[4]陳曉春.市場經濟與非營利組織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5]王名.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6]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7]蘇力,高丙中.規製與發展——第三部門的法律環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8]花菊香.社會政策與法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9]李亞平,於海.第三域的興起[M].複旦大學出版社,1998
[10](美)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第九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美)菲利浦·科特勒.營銷管理(第11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美)菲利普·科特勒.營銷大未來[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5]
[13](美)菲利普·科特勒,加裏·阿姆斯特朗.市場營銷導論.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14](美)菲利普·科特勒,Marketing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Control,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15](美)裏賈納·E·赫茨琳傑.非營利組織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6](美)萊斯特·M·薩拉蒙.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視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17]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18]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19]唐卓.非營利組織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寧夏黨校學報,2000
[20]田凱.西方非營利組織理論述評.中國行政管理,2003(6)
[21]侯玉蘭.非營利組織:美國社區建設的主力軍——美國非營利組織的調查與思考.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1(5)
[22]王名.中國的非政府公共部門[J].中國行政管理,2001(5)
[23]厲以寧.對開發利用教育資源的可貴探索.高教探索,1998(3)
[24]林國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清潔生產及其內涵.環境保護,1999
[25]郭國慶.非營利組織的界定及其營銷特點[J].營銷方略,1998
[26]時立榮.非營利組織運行機製的轉變與社會企業的公益效率.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3
[27]曾忠祿.論公司戰略聯盟.當代財經,1999
[28]姚錚,王新.戰略聯盟及經濟成因分析.經濟縱橫,1999
[29]黃恒學.論現代事業製度及主要特征.北京大學學報,1998
[30]吳冠之.非營利組織及其社會行為營銷.首都財貿,1998
[31]簡世德,鄒樹梁.關於我國開展高教募捐的若幹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3
[32]龍菲.中國社區誌願服務的發展曆程.社區,2003
[33]張晉.我國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質變.中華工商時報,2004.02.04
[34]夏.建設節約型社會迫在眉睫.人民日報,200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