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有脈搏等
誨人不倦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檢查身體時總有一項是檢查心率,心率就是每分鍾心髒跳動的次數,檢查心率時,醫務人員把手放在受測者的手腕上。要知道為什麼能在腕部摸到脈搏,一定要了解人體的血液循環。你一定知道血液是在血管裏流動的,當人正常活動的時候,血液就會不停地在血管裏流動運轉,而運轉的動力就來源於心髒。人體內的血管都是與心髒相遇的,在醫學上,把容納從心髒裏流出血液的血管稱為動脈。流動在動脈血管裏的血液充滿了氧氣和營養物質,大體上它們是紅色的。而容納流向心髒的血液的血管叫靜脈,靜脈裏的血液含二氧化碳和廢物,所以顏色發紫。動脈與靜脈由無數的小血管相連,我們稱這些小血管為毛細血管。心髒就像一個大水泵,經過它一鬆一縮的運動,一下一下地把血液送到動脈血管,由大動脈到小動脈,流遍全身,再經過無數的毛細血管,流入靜脈又回到心髒。但是血管是軟的,像膠皮管一樣有彈性,經過它的收縮,血液就被擠出,衝擊到動脈,所以動脈也相應地脹一下,之所以能在腕部摸到脈搏是因為在腕部有動脈經過。心髒把一股一股的血不斷地向外送,動脈也就一下一下地跳動,人們通過按壓腕部的動脈,就可以了解到心髒跳動的情況。
熬夜為何影響健康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人體生理反應的節奏跟晝夜交替一致,一旦這個節奏被破壞,人們免疫係統的抗病能力就會降低。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免疫學博士生於肖飛說,地球物種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一套計時係統,也就是所謂生物鍾。比如,我們在晚上入睡,而在清晨醒來;我們的心跳白天比較快而到了晚上就會漸漸慢下來。
我們身體的防衛機製——免疫係統,是不是也在跟晝夜交替同步呢?據於肖飛介紹,腸道中有一類極其重要的免疫細胞叫做TH17細胞,它們善於分泌細胞因子來抵抗細菌和真菌的入侵,但是如果活性太高就會引發腸炎。研究人員以小鼠為模型進行研究,通過改變光照讓小鼠產生時差反應,結果發現,這些小鼠的腸道裏產生了太多的TH17細胞,其後果就是這些小鼠更容易發生腸炎。
減肥為何難以成功?
根據專家統計表明,減肥的成功率隻有40%,即使千辛萬苦減肥成功,過一段時間,大部分人還會反彈,而且這些人當中還有不少人比減肥前還要胖。為什麼大多數人減肥最終以失敗告終?科學家的研究為我們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增肥容易減肥難。這正是人類長久以來適應進化所得到的結果,人類身體這種機能能幫助我們挺過長時間的饑荒。當攝入熱量減少,體重減輕時,人體係統會從“耗油型”自動轉化成“燃料節省型”。它會重組你的新陳代謝係統,用更少的卡路裏來維係日常活動。但是很遺憾,如果這時你恢複了原來的飲食量,它卻不會立刻調整回原來的“耗油模式”,而是把你多攝入的熱量轉化成脂肪,先儲存起來再說。這正是一種生理防禦機製:誰知道接下來,你會不會又開始餓肚子呢?它很懂得未雨綢繆。也就是即使成功減肥了,節食作用遞減的規律也會發生作用。當你堅持低熱量的日常飲食,你的身體會調整新陳代謝來令減肥越來越難。你的身體會變得非常高效,因此你想繼續減肥就要越吃越少,你想堅持的話也就越來越難了。
減肥者一般認為節食有助於減肥,但科學研究表明這種方法很容易適得其反。因為人體饑餓以後,會自我保護,那種不滿足感會加劇對食物的渴求,致使人體基礎代謝率下降,形成一種更易發胖的體質,這就是節食反效應在起作用。
為何女性減肥效果比男性慢?
一般提起減肥,大部分人都覺得是女人的事情。確實,一般減肥人群中,女性占的比例較多。而你也一定會發現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通常女性減肥比起男性困難多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從男性與女性的生理結構分析可看出,女性的體脂肪比男性原本就高出許多,以20歲的人相比較,女性的脂肪含量約占25%,而男性隻有15%。男女體脂肪的差異形成與荷爾蒙有關,男性荷爾蒙有助肌肉的生長,而女性荷爾蒙則有助脂肪的生長。
男性體內是肌肉多於脂肪,而女性體內則是脂肪多於肌肉,因此男性與女性先天性會消耗的熱量就有所不同,就算是一組同體型的男女同時做相同的運動鍛煉,女性消耗掉的熱量也不及男性。因此,男性輕輕鬆鬆節食與運動就可以達到的減肥效果,在女性可能要花上兩倍以上的精力才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