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巧借外力,以智取勝(2)(2 / 3)

選民們被打動了,他們高呼“我們要陶克”!陶克將軍仿佛勝利在望。就在此時,艾倫登場了。他說:“女士們,先生們,陶克將軍沒說錯,他的確在那場戰鬥中立了戰功。但當時,我是他手下的一員小兵,代他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當他在樹叢中安睡時,是我攜帶武器整夜保護他。諸位如果同情陶克將軍,當然應該選舉他。反之,如果同情我,我可以對於諸位的信任當之無愧!”

艾倫的一席話從容不迫,有理有力,寥寥數語便扭轉乾坤,轉敗為勝。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艾倫繞開南北戰爭,等於默認了陶克的功勳,如果正麵否定陶克的功績,違背事實,會引起聽眾的反感,而艾倫卻巧妙地借用了陶克的話題,你談南北戰爭,我也談南北戰爭,而且把將領在戰爭中常常擁有的特殊待遇和普通士兵的出生入死、艱苦卓絕作對比,幾句話便使陶克失去優勢,令聽眾口服心服。

借時造勢,借事造勢的手腕實質是迂回攻擊,不搞兵臨城下,正麵壓迫。使用借時造勢,借事造勢法勸諫的妙處,全在能在勸諫與納諫之間臨時開辟一個緩衝地帶,使得許多尖刻的意見或建議按照一種漸進的方式順利向前推進,不知不覺地占領對方陣地。

使用借時造勢,借事造勢方法,首先,注意借題技巧。信手拈來,沒有矯揉造作故弄玄虛的嫌疑。所借之題一定與進諫的主題有所聯係,使之在展開的過程中有發揮的餘地。所借之題與主題沒聯係,硬扯到一塊,“發揮”的本領施展不開,勸諫的目的就無法達到。其次,注意發揮要好。所借題中包含的理一定要闡發清楚、充分。

生活中經常有人講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一個小女孩去麵包店買了個兩便士的麵包,發現麵包比平時小得多,於是就對老板說:“你不覺得這個麵包比平時小嗎?”“哦!那不要緊,這樣你拿起來就方便多了。”顯然,老板在詭辯。對此小女孩沒有爭辯,隻給一個便士就離開了麵包店。老板趕緊大聲喝住他:“嗨!你沒給足錢啊!”“哦!不要緊,”小女孩不慌不忙地回答,“這樣,你數起來不也方便多了嗎?”一句話噎得老板瞠目結舌。

小女孩的巧妙之處,就在於“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借對方的石頭,砸對方的腳。

另外,當自己處於受攻擊的地位時,還可以借用對方話題所提供的論斷,以加倍的力量還擊對手。

有一次,俄羅斯著名馬戲醜角演員杜羅夫在觀摩演出,幕間休息時,一個傲慢的觀眾走到他麵前,諷刺地問道:“醜角先生,觀眾對你非常歡迎吧?作為馬戲班中的醜角,是不是必須生就一張愚蠢而又醜怪的臉蛋,才會受到觀眾歡迎呢?”杜羅夫悠閑地回答:“確實如此。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我準能拿到雙薪!”這個觀眾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開了。杜羅夫還擊對方時,借用了對方話題中的論斷。

借時造勢,借事造勢這種技法不僅簡潔有力,而且生動活潑,如果運用得當,常常能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古今中外不乏“借時造勢,借事造勢”成功之例。如何運用“借時造勢,借事造勢”,達到目的呢?

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的能動作用尤其不能忽視。處在一定條件下的組織,能夠抑製逆勢,創造順勢。袁曹兩軍對峙於官渡,由於糧草不繼,形勢對曹操愈來愈不利,但曹操打道鳥巢,放了一把火,其勢就發生了逆轉,此舉創造了有利於曹操的順勢,鳥巢之糧化為灰燼,袁紹軍心動搖,失去了戰鬥力,被曹操一舉擊敗。

日常生活中的廣告宣傳、優質服務、霓虹燈、音響等等都具有造順勢的作用。人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市角街頭一夥人圍著一個小販搶購其兜售的商品,引得路人也紛紛加入搶購的行列之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夥人與商販本是一路,他們“搶購”的日的,就是使過路人產生“此物走俏或便宜”的心理效應,造成-種有利於該種商品銷售的態勢。舊社會有些商人憑借對某種商品貨源的壟斷,搞囤積居奇,也是在造順勢。當然,這些方法在社會主義競爭中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以符合道德規範的手腕去造勢,還是值得重視的。

國美電器造勢搶占了先機。早在“3.15”消費者權益日前夕,國美就推出一係列大型主體服務活動,正是拉起了“國美服務月”的帷幕。這不僅是在中國家電零售流通領域打響了2005年服務站的第一槍,也讓國美在2005年忘記來臨之前先機盡攬。

北京23家國美商戰,全部榮獲“消費者滿意單位”的殊榮。如今,來國美商城購物的消費者不難發現,國美在北京所有的上乘門口都懸掛著“消費者滿意單位”的牌匾。

3月12日,國美更邀請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包括工商局、技術監督局、中消協等單位負責人,在國美首提上城與廣大消費者開展現場谘詢、法規、權益解釋、消費者感言等全方位的互助活動。國美電器為了配合此次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服務措施。

對大件商品,比如彩電、空調等,實行即買即送即裝服務,讓顧客足不出產就可享受五星級的安裝、調試、現場谘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