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巧借外力,以智取勝(2)(1 / 3)

白天,他會及時地安排老人服藥,做保健鍛煉,而且既有節有度,又認真細致。讓老人覺得這小夥子是一個會工作而又通人情的人。

轉眼間三個月過去了,老人即將回京。說心裏話,老人已對李冬產生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覺得這年輕人使他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充實。而李冬所有的用心其實是為了老人走前能為他說句話。

在官場幾十年,老人當然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他不會讓一個年輕人的努力付之流水。

老人問李冬:“我走後,你有什麼想法?”

李冬說:“我很想跟您去北京。”

老人笑了:“去北京是很困難的。在你們省,我可以幫你找一份合適的工作。”

老人回京前,要和省裏的領導進行一次談話。談話時老人重點談了李冬的事情,省裏領導答應一定給予考慮。不久,李冬就正式成為該省主管工商財貿的副省長的秘書。

在老人和副省長的繼續關照下,李冬又被提升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副局長,三十幾歲,已是副廳級高官。

運用“借勢”的思維方式,借他人之勢,擴大自己的影響,這是成大事之人必不可少的手腕。

很多人誤認為生意就是一個買進賣出的關係,每天都有票子就似活神仙,可紅頂商人胡雪岩卻不這麼認為。

在胡雪岩的商業經營活動中,他十分注重借勢經營,與時相逐。在他的商業活動中,十有八九是圍繞取勢用勢而展開的,他也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取勢用勢的機會,從而不斷地拓展自己的地盤,張揚自己的勢力。於是,胡雪岩總結出自己的一套商業理念,即“勢利,勢利,利與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所以現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勢。”

在胡雪岩第一次做絲繭生意時,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並且遇見了洋買辦古應春,二人一見如故,相約要用好洋場勢力,做出一番市麵來。胡雪岩在洋場勢力的確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為西北平叛而特設的上海采運局。上海采運局可管的事體甚多。牽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籌借洋款,前後合計在一千六百萬兩以上,第二是購買輪船機器,用於由左宗棠一手建成的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購買各色最新的西式槍支彈藥和火炮。

由於左宗棠平叛心堅,對胡雪岩的作用看得很重,凡洋務方麵無不要胡雪岩出麵接洽。這樣一來,逐漸形成了胡雪岩的買辦壟斷地位。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大清重臣左宗棠的可信之人,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幾年,所以也就格外巴結。這也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場勢力的形成。

因為洋人認準了胡雪岩,不大相信不相幹的來頭。所以江南製造總局曾有一位買辦,滿心歡喜中接了胡雪岩手中的一筆生意,卻被洋人告之,槍支的底價早已開給了胡雪岩,不管誰來做都需要給胡雪岩留折扣。

綜合胡雪岩經商生涯看,其突出特點就在他的“借勢取勢”理論。他知道勢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勢就有利;因為勢之所至,人們才唯其馬首是瞻,這就沒有不獲利的道理。另一方麵,有勢才有利,社會上各種資源散溢著,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樣,假若不予蓄積,沒有成熟,就也無法形成一種力量,一種走向。蓄勢的過程,就是積聚力量;形成規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過程。

人不是憑單獨一己之力賺到錢的,持有憑一己之力便能賺大錢的想法,那是夜郎自大。

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能賺大錢的人往往最知道如何借重別人的力量。當他遇到困難,非自己能解決時,就知道如何獲得別人的援助,他自己決不做過於繁重的工作。知道分工合作,他隻做那些別人不會做的事。

請記住這個要則:你要獲得別人幫助,必先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愈多,未來的收獲也愈多,惟有愚蠢的人才想盡方法,去奴役他人,希望他人毫無條件地為他盡力。

智慧經:

有勢就有利。

巧借他人之力,行自己之意。

己所難措,假手於人,不必親行,坐享其利。

4.借勢造勢,四兩撥千斤

當自身處於受擊地位,立即就對方所提的話題作易位思考,讓對方置身於我方地位,甚至依照對方的論斷,以加倍於他所施用的攻擊力量還擊對手。

借時造勢,借事造勢常借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論敵所講的道理或所用的方法來還擊他,能產生有力地反駁和揭露的作用。運用借時造勢,借事造勢法,要“借”得自然,即借言事物和真正表達的事理具有合理性。

當對方提出的問題是一個難以駁倒的事實,而且既無法反駁,又不能逃避時,可借用對方提供的話題換一個角度來陳述己見,從而突出自己的優勢和攻擊對手的弱點,最終戰勝對方。

在競選國會議員時,約翰·艾倫與陶克遭遇。陶克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北軍將領,戰功卓著,並擔任過數屆國會議員,而艾倫則是一名出身士卒、默默無聞的人。在競選演說時,陶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他說:

“諸位親愛的同胞們記得,17年前的昨夜,我曾帶兵在山上與敵人進行過血戰,在山上的樹叢中露宿了一夜。如果諸位沒有忘記那次艱苦卓絕的戰鬥,諸位在投票時,請不要忘記吃盡苦頭為國家帶來和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