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處世有道,投人所好(5)(3 / 3)

約翰不與他爭辯,因為約翰承認他是絕對正確的,約翰絕對錯誤。約翰迅速地、坦白地、熱忱地承認。他們各得其所,這件事就友善地結束了。

其實,那位警察也挺有人情昧,他隻不過要得到一種自重感。所以當約翰開始自責時他惟一能滋長自尊的辦法就是采取寬大的態度,以顯示自己的慈悲。但假使約翰要為自己辯護,結局就沒那麼好了。

人犯了錯誤往往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借口辯解推脫;另一種是坦誠承認錯誤,勇於改正,並找到解決的途徑。

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死不承認,或者直到被逼得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極不情願地說句道歉的話。這樣的人很難取得大家的諒解。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幹,也總有失敗犯錯誤的時候。對一個欲求達到既定目標、走向成功的人來說,正確對待自己過錯的態度應當是:過而不聞、聞過則喜、知過能改。

7月的一個下午,突然,敵人的大炮向陳將軍的隊伍開始轟擊。片刻間隱伏在山脊的石牆後麵的亂軍步兵向陳將軍的軍隊開火,一排槍又一排槍。瞬間,整個山頂變成火海,成了一個殺戮的場所。在幾分鍾內,除了一個之外,所有陳將軍的旅長都被擊倒了,5000個衝鋒的士兵中有4/5的人倒了下來。

陳將軍帶領著軍隊,作最後一次衝殺,他們躍過石牆,把軍帽放在他的刀頂上搖著,大呼:殺啊,孩子們!

士兵們跟著跳過牆頭挺著刺刀,與亂軍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最終陳將軍還是失敗了。

陳將軍極悲痛,極震驚,他向上級提出辭呈,要求另派一個年富力強的人。如果陳將軍要將慘痛失敗歸罪了別人,他可找出數十個借口來。有些師長不勝任,馬隊到得太遲,不能協助步兵進攻,這事錯了,那事不對。

但陳將軍他沒有責備別人。當打了敗仗,帶著流血的軍隊掙紮退回陣線的時候,陳將軍隻是安慰他們,並自責:“這都是我的過失”,他承認說,“我,我一個人戰敗了。”

能有幾個將領能有這樣的膽量和品格作出這樣的自責呢?

承認錯誤,擔負責任是需要勇氣的。這種勇氣根源於人們的正義感――人類的自愛,這種自愛之情是一切善良和仁慈之根本。人類的全部活動都受製於人們的道德良心。它使人們行為端正、思想高尚、信仰正確、生活美好。在良心的強烈影響下,一個人崇高而正直的品德才能發揚光大。我們應將承認錯誤、擔負責任根植於內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這種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出類拔萃。

很多人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會找尋各式各樣的借口,試圖逃避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試圖安慰自己內心中的愧疚。如果你如願地做到了,那麼你很可能會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並能夠再次找到更好的借口。老板能夠信任並提拔這樣的員工嗎?當然不!我們應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將尋求借口的路堵死,勇敢地麵對錯誤,承擔責任。這樣你才會吸取教訓,從失敗中學習和成長。即便你老板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他也會明白:一個敢於承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是值得信賴和重用的。

智慧經:

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

敢於承認錯誤的人最值得信賴。

過而不文、聞過則喜、知過能改。

麵對自己犯的錯誤,最好的辦法是坦率地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