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處世有道,投人所好(5)(1 / 3)

周瑜在三國爭霸之前並不得意。他曾在軍閥袁術手下做官,被袁術任命當過一個小小的居巢長,隻是一個小縣的縣令。

當時地方上發生了饑荒,莊稼的收成也不好,兵亂間又損失不少,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當地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當地的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但是卻沒有解決的辦法。

正當周瑜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有人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非常富裕,一定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向他借些糧食度過難關。

於是,周瑜立刻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見麵寒暄幾句之後,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

魯肅仔細打量了一下周瑜,見他豐神俊朗,顯而易見是個才子,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現在隻是個小小的居巢長,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每倉三千擔,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糧食送與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聽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糧食就等於生命。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立刻就交上了朋友。

後來周瑜發達了,在孫權帳下做了將軍,他仍不忘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

魯肅在周瑜最需要糧食的時候送給了他一倉,這就是所謂的雪中送炭。

當人碰到失利受挫或麵臨困境的情況時,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幫助,這種雪中送炭般的幫助會讓他人記憶一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皇威廉一世可算得上全世界最可憐的一個人,可謂眾叛親離。他隻好逃到荷蘭去保命,許多人對他恨之入骨。可是在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寫了-封簡短但流露真情的信,表達他對德皇的敬仰。這個小男孩在信中說,不管別人怎麼想,他將永遠尊敬他為皇帝。德皇深深地為這封信所感動,於是邀請他到皇宮來。這個小男孩接受了邀請,由他母親帶著一同前往,他的母親後來嫁給了德皇。

人們總是可以敏感地覺察到自己的苦處,卻對別人的痛處缺乏了解。他們不了解別人的需要,更不會花功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裝不知,大概是沒有切身之苦、切膚之痛吧。

小郝在某企業擔任打字工作。一天中午,一位董事走進辦公室,向辦公室裏的小姐們問道:“上午拜托你們打的那個文件在哪裏?”可是當時正值吃午飯時間,誰也不知道那個文件擱在哪裏,因此誰也沒有理睬他,這時,小郝對他說:“這個文件的事我雖然不知道,但是,譚先生,這件事交給我去辦吧,我會盡早送到您的辦公室的。”當小郝把打好的文件送給董事時,董事非常高興。

幾周之後,小郝高興地向她的同事宣布:她升遷了。顯然,小郝的熱心和辦事利落獲得了董事的讚賞,董事在董事會上對她大力推薦。

有時候不用很費力地幫別人一把,別人也會牢記在心,投之木瓜,報以桃李。

在人際交往中,雪中送炭也應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使你的碳送的更及時。下麵的幾點建議或許對你會有幫助:

(1)飲足井水者,往往會離井而去,所以你應該適度地控製,讓他總是有點渴,以便使其對你產生依賴感。一旦他對你失去依賴心,或許就不再對你畢恭畢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