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方中有圓,圓內有方(5)(1 / 3)

大凡為人者,施人以物,人思以財還;施人以財,人思以情還;施人以情,人思麼恩還;施人以恩,人思以命還。

人施我以怨,我以德還而非惡還,就斷了怨怨相報的後路!所以說,以怨報怨怨難報,以德報怨怨易消。

恩恩怨怨何時了?如果一味想著報複敵人,其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反之,如果以德報怨,就能使敵人成為你的朋友,成為你可以依靠的一座靠山。

淮陰侯韓信年輕時家裏很窮,由於沒有正當職業,他便到處遊蕩。由於手頭拮據,為了充饑他隻得沿街討飯。

有一次,饑餓難忍的韓信來到縣城的護城河邊釣魚。旁邊有幾個洗衣服的老年婦女。有一個老婦見韓信幾天沒有吃飯,高大的身材都快支撐不住了。她很可憐韓信,連著幾天給韓信帶來飯食。韓信感謝老婦,說:“我以後一定要報答你。”老婦人生氣地說:“我可憐你幾天沒吃到一頓飯,哪裏指望你的報答?但願你成為一個有用的男子漢吧!”

韓信聽了老婦人的話,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悻悻地向城裏的街上走去。忽然,有人高聲喊道:“韓信,站住,不許過去!”

韓信一看,前麵有一群人在街上談天,其中有一個神態驕橫的少年,叉著腿,伸著胳膊,擋住韓信的去路。韓信不想理他,那少年竟更加狂妄,指著韓信背上挎的那口寶劍說:“別看你身軀高大,帶著寶劍,其實是個膽小鬼,沒有什麼出息!”這時,好多人已經圍上來看熱鬧。隻聽那少年說:“韓信,你要有膽量就用劍刺死我;如果不敢刺我,就隻許從我兩腿之間鑽過去!”說完,又把腿叉開,擺出架勢。眾人出於好奇,一齊盯著韓信。韓信呆呆地站了好久,緩緩地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從那少年胯下鑽了過去,他這狼狽不堪的樣子,頓時引起了眾人的喧鬧和譏笑。

10年過去了,韓信參加了推翻秦朝的農民起義,先在項羽手下,後在劉邦部下任將軍。他被劉邦重用之後,統兵百萬,屢戰屢勝。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定韓信軍功最大,封為楚王。楚王韓信於是又回到了當年流浪受辱的故鄉,打探當年老婦人及侮辱他的那個少年的下落。當地百姓聽說,紛紛議論道:那位老婦人該富貴了,那位少年的末日到來了。

韓信終於找到了老婦人和那個少年,還召來了附近的鄉親。他賜給老婦人千兩黃金,讓她安享晚年。輪到那個曾經侮辱過韓信的人了。隻見那人已經成為一個身強力壯的成年人,膽怯地跪在韓信麵前。

韓信指著那個男子對左右說:“這是一個壯士。當年侮辱我時,我當然能夠殺死他。但殺死一個無知的少年又有什麼用呢?因此我一直忍了下來。今天,我任命他為中尉,掌管捕捉盜賊的事情。”

出入意料的決定,使那位男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引起了百姓的驚奇和讚歎。而韓信的部下也更加信賴和效忠他們的主人了。

不計前仇,以德報怨。韓信表現了一個有氣度、有機謀的大將的胸懷。由此,人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韓信能駕馭千軍萬馬,成為足智多謀的常勝將軍了。

以德報怨,可謂是交友之中的重要一環。能以德報怨者.應該是心修到一定境界、識修到一定境界,識修到一定境界的脫俗者,是賢人,是聖人。

能以德報怨者,有可以天下為友之度,有開恩之智,有恕惡之心,有容陋之念!於是乎,天下者,皆可與其為友。

以德報怨,是解決仇怨紛爭的有效招法。別人對我以惡,我對別人以善,其惡也就無從為惡。

個體者交友,在通常的情況下,以德報怨一次,就會得一個朋友,以德報怨十次,就會得到十個朋友。

以德報怨是一種大度,屬於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那種。以德報怨是一種氣概,屬於豪氣幹雲敢於傲視天下之邪的那種。以德報怨是一種精神,它要我們超越自己的偏見;以德報怨是一種態度,它培育我們的博大胸懷;以德報怨是一種境界,它意味我們有可能戰勝自己的弱點;以德報怨是一種理想,它召喚我們走向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