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麵駛了過來一艘風馳電掣的快艇。艇主見慧明的快艇一直走得很慢,便在他們旁邊大聲問:“和尚,跑得這麼慢是不是沒油了?我這裏有。”慧明合掌回答道:“多謝,老衲是怕跑得快了有危險。”
一艘大遊船迎麵踏浪駛回來了。船主看著慧明慢慢爬行的快艇高聲喊道:“和尚,你的快艇笨得像蝸牛,該淘汰了。”
一隻雙人小舟迎麵駛回來了。舟主對慧明說:“和尚,你的快艇連個小木舟都不如,養它幹什麼,報廢了吧。”慧明沒有吭聲,他回頭看看年輕人說:“我們返回吧。”
慧明調轉方向,加大油門,快艇電掣般向前飛馳,不一會就回到了清蓮寺。慧明走下快艇笑著問年輕人:“你說我的快艇究竟如何?”
年輕人說:“因為他們不知道你沒加足馬力,所以才說你的快艇沒能量。”
禪師道:“是啊,其實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呢。你學曆再高,再有才華,但你不表現出來,別人當然不知道,怎麼能看重你呢?即便你的能量有人知曉,但見你畏畏縮縮,寧願空耗生命也不敢開拓前進,人家又怎會承認、重用你呢?你又怎能快速到達理想的彼岸呢?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啊。”
聽了這番話,年輕人這才頓然醒悟,明白了許多。
當然,表現自己並沒有錯。當今社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和優勢,是適應挑戰的必然選擇。但是,表現自己要分場合、分方式,如果表現得使人看上去矯揉造作、很別扭,好像是做樣子給別人看似的,那就不好了。
威廉·溫特爾說:“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的羽毛一樣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現就會使熱忱變得虛偽、自然變得做作,最終的效果還不如不表現。
傑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他平時工作積極主動、表現非常好,待人也熱情大方,但是,就因為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有一天,那是在會議室裏,當時好多人都在等著開會,其中一位同事發現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而傑克好象有些身體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邊往樓下看,突然,他走過去,一定要拿過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來那位同事已經快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幫忙,可傑克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隻好把拖把給了他。這時,剛過半分鍾,總經理推門而入,傑克正拿著拖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拖著地,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
自從這次之後,傑克以前的良好形象被這一個小動作一掃而光,大家再看傑克時,頓覺他假了許多。在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人掌握不好熱忱和刻意表現之間的界限,不少人總把一腔熱忱的行為演繹得看上去是故意裝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人學會的是表現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熱忱,而熱忱決不等於刻意表現。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他人,在應當拚搏的時候灑一把汗,隻要真誠,誰都會讚許。而不失時機甚至抓住一切機會刻意表現自己,則會讓人覺得虛假而不願與之接近。
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未露聲色,他們與同事進行交談時多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後者給人以距離感,而前者則使人覺得較親切。要知道“我們”代表著“他也參加的意味”,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異的人劃為同一立場,並按照自己的意向影響他人。
真正展示教養與才華的自我表現絕對無可厚非,隻有刻意地自我表現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卻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喜歡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希望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們總能贏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在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那種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羨慕和嫉妒的心態。
周先生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的一位幹部,他的人緣兒非常好,按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可他卻是個例外。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裏,在同時中幾乎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勁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炫耀每天有多少人請求他幫忙,哪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他送了禮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非常反感,後來還是由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症結到底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