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富翁看見我這個大男人竟然跌地不起,“真是個沒用的東西!”嘴上說著卻笑得合不攏嘴。
古怪富翁終於成為我們公司的客戶,這是因為憐惜我這個“沒用的東西”的結果。
一般來說,偉大的人都喜歡遲鈍的人,記住這一點是不會錯的。
任何領導都有獲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屬超過並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調動時,如果某個優秀、有實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的部門,上司就會憂心忡忡,因為他擔心某一天對方會搶了自己的權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無奇的人到自己的部門,他便可高枕無憂了。
有一位學生剛剛從大學畢業,憑借自己的出色表現,很快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由於自己的專業知識紮實,頭腦又靈活,很快就融入到工作中,獲得了同事的羨慕和上司的讚揚。可他卻有點恃才傲慢,別人的事情,他都愛插手,雖然提的意見有時很有見地,但別人都不買他的賬。有一次開會時,上司提了一個方案,他馬上進行了反駁,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上司表麵點頭允許,心理卻對他產生了怨恨心理。後來公司找了一個借口,將他辭退了。
“出頭的椽子先爛”。過於顯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過分地招搖,首先會招致對自己的損害,尤其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擊。忍耐住這種自我顯示的心情,一則能使自己謙虛向上,二則可以安他人之心,保護自身不受損害。
在更多的時候,上司需要並提拔那些忠誠可靠但表現可能並不是那麼出眾的下屬,因為他認為這更有利於他的事業。中國有個古老的故事,叫“南轅北轍”,意思是說,目的地在南方,但駕車的方向卻對準了北方,結果跑得越快,離目標越遠。同樣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誠的下屬,這位下屬總是同自己對著幹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那麼這位下屬的能力發揮得越充分,可能對上司的利益損害越大。
因而,聰明的部屬總會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實力,以假裝的愚笨來反襯領導的高明,力圖以此獲得領導的青睞與賞識。當領導闡述某種觀點後,他會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並且帶頭叫好;當他對某項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辦法後,不是直接闡發意見,而是在私下裏或用暗示等辦法及時告知領導,同時,再拋出與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見。久而久之,盡管在群眾中形象不佳,有點兒“弱智”,但領導卻倍加欣賞,對其情有獨鍾。
智慧經:
遲鈍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輕易地暴露和表現自己的才能。
過於顯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過分地招搖,首先會招致對自己的損害。
7.小心!言多必失
說話比做文章讀文章難。做文章,可以細細推敲,再三修正;讀文章,可以細細體味,詳加研究。說話則不然,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所以你與人對話,應該特別留神。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隨隨便便說別人的短處,輕輕鬆鬆揭別人的隱私,不僅有礙別人的聲望,且足以表示你為人的卑鄙。當你聽到流言蜚語時,惟一的辦法是聽了就算,不做傳聲筒,不記掛於心,不向外傳播。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關於別人的事情不見得可靠,也許另外還有許多苦衷並非是你所能明白的。你若貿然把你所聽到的片麵之言宣揚出去,不免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而“覆水難收”,事後當你完全明白真相時,你還能更正嗎?
會說話,就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說了恰當的話,也就是把話說對時間、說對地點、說到點子上又能把直話說圓;說得頭頭是道,妙語連珠,使人人愛聽,個個喜歡。
而在我們的職場裏,有些人喜歡公開發表意見,口無遮攔。
陳剛就是這樣的人,凡事總喜歡搶著說出自己的看法。一次,主管召集質檢部全體人員開會,分析頭一天客戶退貨的原因。那批貨出廠前是李浩檢驗的,這相當於是開李浩的“批鬥會”。
主管說:“這次事故的責任人已經查清了。生產人員看錯了圖紙,我們部的李浩最後把關不嚴,才造成了這次事故。”他接著讓大家就這次事故發表意見:原因出在哪裏,該怎樣彌補。
大大咧咧的陳剛第一個站起來,不假思索地說:“我認為,如果李浩嚴格把關,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這事李浩應負一定的責任。作為質檢人員,他缺乏高度的責任心……”他甚至還把李浩以前的一些錯誤一起夾帶進來進行了一番批評。
本來就很懊惱的李浩此時聽陳剛這麼一通狂批,更加不自在。李浩充滿敵意地瞪了陳剛一眼,似乎嫌陳剛的話太多了。
就連同事們都覺得陳剛的話過多,既不分場合,也不顧別人心裏是否好受。再說李浩也不是有意的,難道還用得著你在這裏大講而特講?
接下來的討論,大家都是針對工作上的問題,把陳剛的話題岔開了。
在後來的工作中,李浩經常對陳剛的工作吹毛求疵,抓住一點問題就不放過,跟同事宣揚一番再告到主管那裏,搞得陳剛很被動。有時李浩甚至還直接告到老板那裏,久而久之,老板對陳剛的工作能力產生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