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大智若愚,贏在糊塗(1)(3 / 3)

雖然曹操事後不久果真退了兵,但平心而論,楊修之死也確實罪有應得。你想兩軍對壘,是何等重大之事,怎麼能根據一句口令,就賣弄自己的小聰明,隨便行動呢?無論有沒有前麵所說的那些芥蒂,單這一點也足以說明楊修其人是恃才傲物,我行我素,隻相信自己,不考慮事情後果的。楊修的這段做人手腕,確實值得考慮,我們隻應把他作為前車之鑒,切不可把他當成聰明楷模。

對於自信心十足,甚至有些自負的人,不要直接談到他的計劃,可以提供類似的例子,從暗中提醒他。

要阻止對方進行危及大眾的事情時,需以影響名聲為理由來勸阻,並且暗示他這樣做對他本身的利益也有害。

想要稱讚對方時,要以別人為例子,間接稱讚他:要想勸諫時,也應以類似的方法,間接進行勸阻。

對方如果是頗有自信的人,就不要對他的能力加以批評:對於自認有果斷力的人,不要指摘他所做的錯誤判斷,以免造成對方惱羞成怒:對於自誇計謀巧妙的人,不要點破他的破綻,以免對方痛苦難過。

說話時考慮對方的立場,在避免刺激對方的情況下發表個人的學識和辯才,對方就會比較高興地接受你的意見。

不用多說大家也會知道,以上的進諫方法,適合於下級對上級,也可似適用於一般的人際關係。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替他考慮分析的話,那麼你就可以真正取得對方的信任。

總而言之,當自己看穿對方心意之後,千萬不要露出破綻,裝做不知道,讓一切計劃進行得很自然,這樣才能使自己保全性命。

齊國一位名叫隱斯彌的官員,住宅正巧和齊國權貴田常的官邸相鄰。田常為人深具野心,後來欺君叛國,挾持君王,自任宰相執掌大權。陳斯彌雖然懷疑田常居心醫測,不過依然保持常態,絲毫不露聲色。

有一天,陳斯彌前往田常府第進行禮節性的拜訪,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禮接待他之後,破例帶他到邸中的高樓上觀賞風光。隱斯彌站在高樓上向四麵瞧望,東、西、北三麵的景致都能夠一覽無遺,唯獨南麵視線被眼隱斯彌院中的大樹所阻礙,於是隱斯彌明白了田常帶他上高樓的用意。

隱斯彌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礙視線的大樹。

正當工人開始砍伐大樹的時候,隱斯彌突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樹。家人感覺奇怪,於是請問究竟。隙斯彌回答道:俗話說‘知淵中魚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別人的秘密,並不是好事。現在田常正在圖謀大事,就怕別人看穿他的意圖,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樹,隻會讓田常感覺我機智過人,對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無益。不砍樹的話,他頂多對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還不致招來殺身大禍,所以,我還是裝著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

當一個人看透對方心意後,要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是相當困難的,其困難的程度或許更甚於透視對方心意。所以做人的手腕,當以明白自己該怎麼做為第一大要,否則就會糊塗行事,不但辦不成事,而且還會增添更多的麻煩。按照成功學的原理,為人處世必須牢記明白兩字,才能明察秋毫,判斷是非。否則眼前就會被迷霧籠罩。

現代的人心透視術也正要注意此點,不要讓對方發覺你已經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則完全失去了透視人心的意義。不過,如果故意要使對方知道你能看穿他心意的話,當然就不在此限之內。

辛苦得到的透視人心武器,究竟應該如何運用?這要視各人的立場來決定。例如:

對方自以為得意的事情,我們要盡量加以讚揚:對方有可恥事情的時候,要忘掉不提。

當對方因為怕被別人議論為自私而不敢放手去做的時候,應該給他冠上一個大義名分,使他具有信心放手去做。

智慧經:

聰明過了頭,自然是會被聰明誤。

有些人屬於假聰明,卻並不自知,其結果可想而知。

凡事三思而行,總會得益良多。

3.誠實,是一種睿智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智慧的桂冠送給那些喜歡耍小聰明和小手腕的人,而對那些心地誠實、辦事規矩的老實人,往往以“死腦筋”稱之,因而使許多老實人產生了自卑心理,以為自己真的缺少智慧,在如何為人處世上陷入困惑。

在“老實的人吃虧”、“老實就是無用的代名詞”這種社會偏見的籠罩下,你可能曾經也為誠實付出過代價,但請你相信那些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得意一時,愛騙人的偽君子,最終會被淘汰。可以試想一下,當別人向我們表示信任時,我們想要回報對方的願望幾乎是無法控製的。

小郝的表妹從鄉下來到城裏找工作,她對小郝說:“姐,我沒有學曆也沒有什麼工作經驗,恐怕是沒人要我吧?”小郝想了想,告訴表妹:“求職是需要技巧的,你不能實話實說,麵試時撒點小謊也是可以的。”說完,塞給了表妹幾本《求職技巧大全》、《成功麵試一百零八例》之類的職場指導類圖書,讓她參考參考,對求職或許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