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政府承受能力指標。政府的承受能力主要用政府淨值來衡量,它是政府承受債務的能力底線。為了反映財政風險能不能給政府造成財政危機,我們可以通過政府的淨值(networth)或資產負債率來主觀認定。編製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將財政部門未來的非債務收入和非債務支出折算成現值分別計入資產和負債。如果政府的淨值為正,就說明它的資產足以抵償現有債務;否則說明政府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境地,處於財政危機的臨界點,如表3所示。
2.微觀預警指標建設。
地方政府對於或有負債往往是在不考慮其顯性化概率的情況下進行簡單加總。對於或有隱性負債的估量需要從微觀方麵對政府的各類主要負債進行量化和監控。
(1)政府擔保或有負債:
① 風險概率法。我們可以借鑒捷克共和國對或有負債的估算方法,將或有負債依據風險程度劃分為四種檔次:即很高風險、高風險、中等風險和低風險,依據國際經驗其顯性化的風險概率值分別為95%、75%、50%、15%,根據未結擔保餘額和這個概率值,從而得到經過風險加權後的或有負債額。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擔保型的或有負債,更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如何確定一個適合我國情況的概率值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② 或有權益分析法。或有權益分析是估計貸款擔保價值的一種有力的技術,是用來分析政府擔保的一種極其有用的工具。自1992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的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就采用或有權益分析模型來預測擔保等在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預算成本。國外企業部門已發展出了比較先進的量化估算技術,值得我國地方政府學習和借鑒。
(2)社會保障資金缺口:
社會保障資金缺口中最主要的是養老金赤字。養老金類或有債務的規模通常是在假設養老金計劃終止的前提下估算出來的。隱性養老金債務的規模受到有關經濟因素、養老金體係的覆蓋麵、所覆蓋人口的年齡結構、人口增長、工資增長、養老金水平、退休年齡、替代率、指數化機製、貼現率、享受養老金的規則、養老金體係未來規則等因素的影響。在估算隱性養老金債務負擔時最好的辦法是引入計量經濟模型。
(3)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資本金缺口。
① 非係統性金融風險預警指標設計如表4所示。
② 係統性金融風險預警指標設計如表5所示。
3.其他風險預警指標設計如表6所示。
通過上述指標體係獲得的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指數是一個相對可信的值,但具體數值的大小還無法直觀地反映出債務風險的情況以及債務危機的發展程度。必須根據債務指數的高低來判斷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狀態並且對風險狀況做出科學的定量、定性分析。指數大小直接反映出風險的高低,可仿哥倫比亞的“債務報警信號(交通信號燈係統)”將相應的風險歸並於安全(綠燈區)、風險(黃燈區)和危機(紅燈區)三種狀態。根據指數所處的區間,可以及時、準確地發布政府債務的預警信號,將對政府的經濟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馬俊:《財政風險管理:新理念與國際經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
2.劉尚希:《財政風險:一個分析框架》,載於《經濟研究》,2003年第5期。
3.張誌超:《財政風險》,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4.芮桂傑:《防範與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思考》,載於《經濟研究參考》,2003年第90期。
5.馬一民:《金融風險的生成機理、初始原因及對策》,載於《經濟體製改革》,2003年第2期。
6.趙誌耘、張德勇:《論地方政府或有負債》,載於《財貿經濟》,2002年第12期。
7.夏琛舸:《淺析政府或有債務問題》,載於《財經問題研究》,2003年第6期。
8.李生祥:《建立地方財政預警係統的思考》,載於《四川財政》,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