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費名義和實際增速預計和2005年相持平
200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2005年1~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12.9%,名義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0.4個百分點,但扣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增速為12%,實際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
這就是說,200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增強主要是體現在實際支出增長層麵,而不是體現在名義支出增長層麵。其中原因是2005年以來消費品物價上漲減緩,在2005年和2004年社會消費品名義支出增長率相近的情況下,由於2005年消費品物價漲幅要低於2004年同期,這樣,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就要高於2004年同期。
2006年,我們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增幅和2005年相持平。由於我們預期2006年消費物價仍將在1%~2%低通脹區間運行,因此,2006年消費實際增速預計和2005年相持平。
(四)出口增速將繼續溫和放緩
2005年,出口增長依然強勁,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大幅增強。2005年1~12月,累計出口同比增長28.4%,增速隻較2004年全年放緩7個百分點,出口增速放緩狀況要好於業界預期。由於出口增速總體比較平穩,而進口增速大幅放緩,這就導致2005年貿易順差大幅增長,2005年全年貿易順差達到1019億美元,較2004年增加699億美元。
由於國內產能過剩驅使重化工企業增加產品出口,我們預計2006年出口增速仍能達到25%上下,貿易順差預計仍將達到800億美元上下。
2006年1月,我國出口增長28.1%,該增長率較2005年12月份18.2%的當月增長率反彈了9.9個百分點,和2005全年28.4%的累計增長率基本持平。到目前為止,出口的強勁增長和我們的預期相一致。
(五)CPI漲幅預計為1%`~2%,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小
2006年,我們預期居民消費物價CPI漲幅仍將在1%~2%的低通脹區間運行,因此,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小。
我們的主要分析依據有三方麵,其一,2006年,國家將全麵取消農業稅,因此,農民仍將保持較高的種糧積極性,所以,預期糧食價格仍將保持穩定。其二,由於產能普遍過剩,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漲幅趨降,因此,上遊產品漲價向下遊終端消費品領域傳導的壓力總體趨向緩和。其三,政府在水、電、煤氣等公用事業提價方麵會充分考慮居民的承受力,循序漸進,全麵急劇提價的可能性不大。
2006年前2個月,居民消費物價溫和上漲,走勢總體符合我們的預期。2006年1月份,居民消費物價同比上漲1.9%,漲幅較2005年12月提高0.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1月份春節前後食品漲幅提高拉動CPI小幅走高。2006年2月份,居民消費物價同比漲幅已回落至0.9%。
(六)人民幣繼續小幅升值2%~3%的可能性較大
由於國內產能過剩驅使重化工企業尋求產品出口,2006年出口增速預計仍能達到25%上下。這種剛性的出口增長將會導致2005年以來貿易順差快速積累的貿易失衡局麵無法得到根本性逆轉。因此,我們預期,2006年,外部貿易摩擦、央行貨幣被動投放壓力以及“十一五”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合力推動人民幣繼續小幅升值2%~3%的可能性較大。
(七)M2預計增長17%~18%,“寬貨幣、緊信貸”格局仍將持續
2005年以來,廣義貨幣M2增長率從年初的14.1%上升至12月末的17.6%,貨幣供應持續走向寬鬆,M2實際增長率超出了2005年初央行確定的M2同比增長15%的調控目標增長率2.6個百分點。而另一方麵,由於商業銀行慎貸,信貸增長則總體偏緊,2005年全年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35萬億元,低於央行年初設定的2.5萬億元新增貸款目標。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所謂的“寬貨幣,緊信貸”格局。寬貨幣,緊信貸,再加上2005年3月人民銀行將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由1.62%下調到0.99%,這三方麵因素使得商業銀行對於國債和金融債的需求大幅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工作會議確定的2006年貨幣政策預期調控目標為: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狹義貨幣供應量M1分別增長16%和14%,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
由於2006年人民幣存在繼續升值的壓力,所以,央行總體上不會允許短期利率上升過多,因此,2006年貨幣供應不會大幅度收緊,我們預計2006年M2增長率在17%~18%左右,將超出調控目標1~2個百分點。
2006年,我們預計超額準備金利率還有可能繼續下調,同時,商業銀行股份製改革和資本充足率監管因素將繼續製約商業銀行貸款擴張,因此,商業銀行對於債券資產配置的需求仍將保持穩定。
四、行業盈利周期分析
2005年以來,由於政府繼續實行宏觀調控,投資增速雖然經曆了高位反彈,但增速較2004年初已大幅下降,另一方麵,新增產能大量釋放導致產能普遍過剩。在需求增速放緩和產能過剩雙向擠壓下,和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虧損企業虧損額快速增長,工業部門內部行業景氣度分化加劇。
(一)工業企業盈利增長放緩,行業景氣分化加劇
由於當前這輪經濟增長周期主要是由投資所拉動,工業企業新增利潤向能源和原材料部門集中,因此,總體來說,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對於投資需求增速變化反應敏感。2005年1~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2%,較上年同期放緩了0.4個百分點,較2004年1~2月份的高峰增速則放緩了25.8個百分點。相比之下,2005年前11個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20.1%,較上年同期放緩了18.7個百分點。
2005年以來,企業虧損額增長率呈現大幅攀升勢頭,2005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1844億元,虧損額占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14.8%;虧損額同比增長58.5%,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9.4個百分點。
(二)重化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行業盈利增長放緩
由於投資減速,和投資需求相關的原材料和機械設備行業景氣度明顯分化。2005年1~11月,鋼鐵行業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利潤增長率分別由1~6月的36.1%和24.4%下降至3.9%和8.6%,盈利增長明顯放緩。景氣已處於穀底的建材行業、工程機械、汽車行業盈利處於緩慢複蘇狀態,但是,當前仍未走出盈利負增長通道,業績仍有繼續下滑的風險。
過去3年來重化工行業產能投資高增長形成的新增產能大量釋放,當前,鋼鐵、電解鋁、銅冶煉、汽車、焦炭、電石、建材等重化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行業盈利下滑風險增大。
據國家發改委分析,2004年底,我國鋼鐵行業的生產能力為4.2億噸,加上2005年竣工的5000萬噸,總產能已達到4.7億噸,再考慮到在建能力7000萬噸、擬建能力8000萬噸,加在一起,我國鋼鐵產能將達到6億噸,而目前市場需求僅為3.5億噸左右。鐵合金行業現有生產能力2213萬噸,企業開工率僅有40%左右。近期,國家發改革委工業司《鋼鐵工業控製總量、淘汰落後、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中提出的關於鋼鐵工業的宏觀調控目標是:“十一五”期間,鋼的生產能力力爭控製在4億噸左右,淘汰1億噸落後煉鐵生產能力、5500萬噸落後煉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