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我國證券市場會計監管問題(3 / 3)

三、強化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

中介機構專業、誠信、公正的信息服務決定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中介機構誠信、公正與否,關係到證券市場的存亡。中介機構的公正、誠信很大程度上是靠自我約束來實現的,特別是需要發揮行業管理與自律機製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監管部門雖然已愈來愈重視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並不斷修改法規,但虛假和失實報告仍然時常可見。部分上市公司的運營,尤其是有關交易,嚴重缺乏透明度,主要原因就在於相關法製的不健全和審計缺乏獨立性。因此,注冊會計師製度在確立財務報告可靠性、防範財務報告粉飾方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靈魂與生命,是其能否發揮防範財務報告粉飾作用的關鍵所在,離開了獨立性,社會審計的鑒證功能將一文不值。考慮到我國目前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從根本上說,有效的財務信息需求市場是最為有力的保證,高質量的財務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導致當前我國審計質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

盡管我國具有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已完成脫鉤改製工作,為保證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時保持獨立性創造了條件,我們建議需采取下列措施來強化這種獨立性:

1.完善會計師事務所的聘用和更換機製。

我國應完善會計師事務所的聘用和更換機製,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提供製度上的保障。證券監管部門頒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關法規在實際工作中並不能真正成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保護傘”,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上市公司多為內部人所控製,盡管聘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在形式上由股東大會決定,但實質上與大股東決定並無二異;二是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僅揭示更換的理由並不能達成所應達到的目的。對於前者,我們的建議正如前文所述,即公司應建立審計委員會,並由其負責聘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對於後者,我們讚成要求公司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時揭示以下內容:會計師事務所變動的性質、理由;近年來非無保留審計意見的情況等。其次應優化執業環境,使注冊會計師審計在實質上能夠保持獨立。在當前的會計市場上,政府官員幹預上市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幹預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發表審計意見的現象並不鮮見。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注冊會計師是難以保持實質上獨立的。為此,我們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例如有關部門應為注冊會計師從事異地審計業務“保駕護航”等。

2.對暫時終止上市的公司聘用會計師事務所給予特別考慮。

暫時終止由上市公司自行聘任注冊會計師的做法,改由監管部門或證券交易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進行審計,所需資金通過設立特種基金的方式予以解決。目前至少可以選擇績優公司、ST公司以及有重大違法違規記錄的公司實行試點。因為這些公司具有盈餘管理的強烈動機。

3.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製建設。

近年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製建設業已取得很大成績,但由於這一行業在我國屬於一種新興行業,也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的迅猛發展,其發展之快速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因而為使注冊會計師能夠切實履行防範財務報告粉飾的職責,尚需進一步加強該行業的法製建設。具體講,我國應完善《注冊會計師法》,製定《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

我國的《注冊會計師法》製定於1993年,到目前為止,注冊會計師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我們應對《注冊會計師法》作適當的修改。同時,為增強其可操作性,還必須盡快出台《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

4.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管。

政府有關部門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管,有利於提高審計質量,縮小在這一方麵的公眾期望差距。例如,近年來隨著各級注冊會計師協會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的深入,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管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必須指出的是,業務監管工作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項突擊性的事務。同時,還應盡快製定監管工作規則以及有關的懲戒辦法,建立對監管者的激勵和約束機製。

5.重新審視會計市場準入製度。

在當前會計市場上,競相壓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存在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認為,必須重新審視會計市場的準入製度。為抑製會計市場惡性競爭而出現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應通過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的辦法,促使具有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兼並,達到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淨化執業環境,提高執業質量之目的。

6.建立注冊會計師民事賠償機製。

注冊會計師因串通舞弊或重大過失而不能發現上市公司重大盈餘操縱行為,致使投資者和債權人蒙受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對違規注冊會計師的處罰,應由目前的行政處罰為主,逐步過渡到行政處罰與經濟處罰並重。充分利用經濟杠杆迫使注冊會計師強化風險意識,提高執業水平。

7.推行合夥製。

要求從事證券及期貨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限期改組為合夥製,使注冊會計師對自己的職業後果負無限連帶責任,加大注冊會計師的串通舞弊成本。

參考文獻:

1.陳漢文:《證券市場與會計監管》,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魏明海、譚勁鬆、林舒:《盈利管理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

3.謝朝斌:《股份公司會計舞弊及其製度防範》,載《會計研究》,2000年第5期。

4.李若山:《我國會計問題的若幹法律思考》,載《會計研究》1999年第6期。

5.張金良、李樹華:《證券市場財務與會計問題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6.孟焰、章童:《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活頁文選),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