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中部崛起之湖北金融與經濟發展策略(2 / 3)

從湖北與主要地區的比較來看,湖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高於大部分中部省份(河南除外),但遠低於東部沿海省份,在我國經濟增長模式主要是靠投入拉動的情況下,湖北的固定資產投資水平對湖北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

二、湖北經濟增長中的金融結構

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中,金融一直對經濟增長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金融資產與實體經濟之間關係來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金融資產量越大,金融資產投入越大,對經濟的推動力越大。本文以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與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內貸款占比、湖北保險業發展和股票市場直接融資情況來反映湖北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1.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與國內生產總值。

在直接融資為輔、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下,金融機構的貸款成為企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外源資金來源,占中部融資總額90%的銀行信貸融資更是舉足輕重。各種金融資產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例越大,說明他們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同時金融深化量的增加意味著金融的發展。在我國經濟增長模式主要依賴資本投入的情況下,信貸資產投入量的不足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因此,金融機構信貸資產量的擴張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湖北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在1999年為91.45%,以後逐步下滑,到2004年為84.94%,近6年一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4年湖北這一比例也低於經濟發達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山西。

2.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內貸款占比。

我國經濟增長模式仍然是投入拉動型,處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生產的轉型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就尤為明顯。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但是,在1999~2003年這幾年間,湖北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國內貸款占比很小,而且明顯低於國內平均水平。以2003年為例,湖北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國內貸款占比16.12%,自籌及其他占比76.5%,而相應的全國平均水平為20.5%和70.5%,這也說明了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內貸款貢獻有限,絕大部分是依靠企業自身積累及通過其他渠道籌得的資金。

3.湖北保險業發展狀況。

保險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特殊的風險管理行業,以眾多麵對風險的主體間的互助為手段,通過精巧的精算技術和商業化運作,實現對社會經濟的“穩壓器”作用。企業、個人通過投保,可以分散和化解風險,從而使社會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免受各種風險的負麵衝擊。總體上來看,至2004年11月湖北市場的保險公司達到14家,財險和壽險各有7家。全省2004年實現保費收入122.54億元,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4%、保險密度(即人均保險消費額)為203.69元,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32.18元。

在絕對數上,湖北的保費收入雖然低於東部沿海省份,但高於中部大多數省份(除河南外),在相對數上,湖北的保險深度在這幾個省份是最低的,保險深度和密度均明顯低於東部沿海省份,反映出盡管湖北保險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還很不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2003年,世界保險深度平均為8.1%,中國為3.3%,世界排名第44位,而湖北僅僅為1.97,遠遠低於全國平均及世界平均水平。保險密度世界平均為470美元,中國為36美元,排名第71位,而湖北僅為20.16美元。

通過分析保險對經濟提供有效支持直接體現的賠款及給付可以看出,與東部沿海省份相比,湖北的保險沒有有效支持經濟的發展。2004年湖北保險賠款及給付僅占GDP的0.58%,雖然該比例在中部省份中比較高,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及東部沿海省份。湖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經常麵臨各種自然災害,十分需要保險的保障作用。

4.直接融資發展狀況。

從國內金融市場整體融資結構來看,2003年國內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規模約為3萬億元,占融資總量的85%,而同期股票、國債、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新增規模為5340億元,隻占融資總量的15%。從國內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結構來看,2003年直接融資發行量為12515億元,其中國債發行6280億元,占比50.2%,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發行4520億元,占比36.1%,股票發行1357億元占比10.8%,企業債券發行量358億元占比2.9%。企業直接從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融到的資金僅占13.7%,而政府融資占86.3%。

從股票市場發展看,截至2004年底,深滬兩市上市公司總計1377家,其中湖北64家,占4.65%,高於其他中部地區。但中部5省均低於廣東、江蘇、浙江。從股東市場籌資狀況看,中部地區公司總體上融資能力較弱。2000年,全國股票市場A股籌資總數為1642.67億元。其中,東部地區籌資1041.08億元,占籌資總額的63.38%。而中部地區僅籌資336.07億元,占籌資總額的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