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材料作文導寫做人與品行(3 / 3)

表達:本文在表達上多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文句有氣勢;且能夠靈活運用句式,整散結合。故本項評17分。

發展等級:文章層層遞進,由個人而及國家,表現出良好的邏輯思維。故本項評16分。

綜合以上亮點,該作文最後得分:內容18分+表達17分+發展等級16分=51分。

【同步訓練】

一、閱讀下麵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尼采曾說,處世之道應該是:不要爬上山頂去,也不要站在山腳,從半高處去看,這個世界真美好。這是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站在哪裏看世界之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和體驗。

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或體驗呢?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麵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思路導航:

這一材料作文在敘述尼采從半高處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後,用“其實,站在哪裏看世界之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和體驗”這一句提示我們感受世界的美好不僅在半高處,從不同角度去看,都能夠看到世界的美好。所以,考生可以循著命題者的提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寫出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如:從半高處看,這個世界真美好;從山頂看,美盡收眼底;從山腳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還可綜合起來立意為:從山腳、山腰、山頂多角度、多層次觀察,會感覺世界更美好。考生須注意的是,審題的關鍵是“站在哪裏看世界之好”,重點是“哪裏”,而不是怎樣去看世界,或者是看什麼樣的世界。

二、閱讀下麵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代的《笑林》中有一則笑話:

車胤囊螢讀書,孫康映雪讀書。一日,康往拜胤,不遇,問何往,門者曰:“出外捉螢火蟲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見康閑立庭中,問:“何不讀書?康曰:我看今日這天不像個下雪的。”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麵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思路導航:

“囊螢映雪”向來是克服物質條件的艱苦,發奮苦讀的代名詞。而《笑林》中的這則笑話,屬於“故事新編”。笑話十分傳神地表現了那種一味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視本質意義的可笑行為,情感傾向也由傳統的肯定讚許轉變為諷刺否定。

這則作文題提供的“笑話”顯然是一則反麵材料,可作為靶子供讀者批判和反思。“笑話”中二人的“可笑之處”便成為考生立意的依據:

1.一味追求形式,會忽視本質意義。

2.拘泥於成法習慣,不知道靈活變通不可取。

3.勿喪失本真。

需要說明的有兩點:一是不管是何種立意,必須是從材料中來,並能回到材料中去。比如談“切忌拘執,學會變通”,談“天變道亦變”皆可,而談“獨辟蹊徑,大膽創新”則不可。二是這則材料的內涵意在諷刺那種熱衷於形式、本末倒置的可笑行為,所以考生立意要注意切合這一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