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需要服務的部門,理順關係重在參與。對於研發部門,參與主要表現在提供材料和產品的相關信息,為選擇最合適的產品出謀劃策。對於技術部門,參與主要表現在落實產品性能的關鍵參數,確保采購的產品能符合技術要求;對於生產部門,參與主要表現在了解對產品供應的實時反饋,避免因質量或交期影響到正常的生產;對於銷售部門,參與主要表現在對掌握產品的銷售狀況,減少供不應求或庫存積壓的發生頻率。對需要合作的部門,理順關係重在協同。對於檢驗部門,協同主要表現在妥善解決糾紛,對不合格的產品要責成供應商及時處理;對於倉儲部門,協同主要表現在合理安排訂單,要防止因訂貨不當而造成庫存數量過多、存儲時間過長;對於財務部門,協同主要表現在嚴格執行製度,資金申領、費用報銷、貨款結算都要照章辦理。
理順內部關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首先是放平心態,要以合作為前提,以全局利益為基礎;其次是達成共識,要明確參與的範圍和協同的內容,以避免參與過度或協同不足;最後是尋找平衡,要抓住部門利益的平衡點,不以犧牲相互的利益為合作的代價。
2外部關係。采購的外部關係主要集中在供應商方麵,但頭緒較多,包括評估、選擇、合作、管理等。如何處理與供應商的關係,前麵已經講過不少方法,這裏再重點提一下供應鏈管理。因為供應鏈的管理,是實現采購與供應關係互補和共贏的有效途徑。
供應鏈管理有四大特點:管理的集成化、資源的分享化、響應的敏捷化、合作互利化。前三個特點形成了雙方的互補,後一個特點造就了雙方的共贏。
從互補的角度看,供應鏈管理將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供應鏈流程為基礎,信息流、物流、價值流、資金流貫穿於供應鏈的全過程。供應鏈管理模式導入後,管理者可考慮的資源不再限於企業內部,還包括整條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實現供應鏈所有資源的有效利用。供應鏈管理的物流運作係統,在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物流服務的同時,能夠對多變的市場需求做出敏捷的響應,從而降低供應鏈的總體庫存,使庫存成為供應鏈管理的平衡機製。
從共贏的角度看,供應鏈管理將眾多企業以供求關係為紐帶連接在一起,信息共享、市場共分、風險共擔,成員企業間的夥伴關係由原先的競爭關係轉變為共贏關係。對采購方而言,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壓縮庫存水平,縮短交貨周期,提高資產利用率。對供應方而言,可以保證市場需求的穩定性,加深對用戶需求的了解,提高對買主交貨期改變的反應速度,獲得更高的利潤。
三、全力推升運行成效
采購管理的優劣,主要通過相關的成效來體現。要確保采購的成效,就必須把握采購運行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些環節包括需求確定環節、渠道選擇環節、合同落實環節、庫存控製環節、風險防範環節、績效考核環節。相應的要求是準確、最佳、規範、合理、有效、達標。
根本目的是推升采購作業的成效。
采購總監要實現推升成效的目標,需要發揮三種技能:一是加強預控,二是督促進程,三是追求完善。而這三種技能的發揮,又需要有管理工具來支撐,比如相應的製度、配套的表單、有效的方法。
1加強預控。加強預控,主要依靠製度、流程、標準來解決。嚴格且健全的製度、流程、標準,可以起到規範采購行為,提升運行成效的作用。製度、流程、標準可以根據企業的性質、業務的特點、管理的環節來製定,比如需求環節的請購管理製度、計劃審批製度、預算編製辦法,渠道環節的供應商選擇標準和程序、供應商管理條例,合同環節的采購作業流程和要點、合同稽核辦法、采購行為規範,庫存環節的采購驗收細則、貨物驗收標準和程序、倉庫管理製度,風險環節的風險評估機製、信息管理機製、重點防控機製,考核環節的考核指標體係、考核辦法和程序、獎勵懲罰製度等。
製訂製度、流程、標準,需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是針對性原則,必須與采購業務的運行過程相對應,所有的環節都要兼顧。第二是可行性原則,必須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吻合,寬嚴度要恰當。離開了這兩個原則,製度、流程、標準隻能是一種擺設,難以起到預控的作用。
2督促進程。督促進程,主要依靠管理表單和統計報表來完成。管理表單可以起到控製節奏的作用,比如用計劃表單安排進度、用控製表單限定進程、用落實表單檢查進展。統計報表可以達到追蹤過程的功效,比如了解采購進展、發現實際問題、提供分析依據、驗證改進效果。管理表單和統計報表的種類繁多,管理表單如材料申請表、請購單、計劃表、預算表、供應商登記表、供應商考核表、采購外包表、外包進度控製表、訂購單、采購驗收單、入庫單等;統計報表如詢價彙總表、采購記錄表、采購月報、庫存月報、采購追蹤報表、訂單狀態表、不合格材料統計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