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國際采購(1)(2 / 2)

這個案例從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國內企業開展國際采購的成因。盡管在抽樣樣本選擇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選題設置上也較多地沿襲了國外的研究思路,但結果還是相當明確的。這些企業開展國際采購的動因,都沒有脫離貨源需求、質量需求、競爭需求、價格需求、服務需求的範圍,而技術需求和效率需求沒有得到體現,主要問題恐怕還在於選題的設置方麵有所欠缺。

(第二節) 國際采購的障礙歸納

國際采購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個是外在因素,另一個是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又有各自不同的來源。

一、外在因素

國際采購障礙的外在因素,有的來自國家政策,有的來自國際環境,有的來自供應渠道,可以歸納為政策因素、環境因素和渠道因素。

1政策因素。國家政策因素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對進口產品的管製或進口稅率的調控方麵。有的產品是國家明令禁止進口的,比如國務院主管部門專門發布了禁止進口的貨物和技術目錄,明確列出了相關的貨物和技術。國家還通過發放進口配額的方法控製進口,比如成品油、玉米、棉花、汽車、機電產品等都有相應的進口配額。有的產品是國家不鼓勵進口的,一般通過較高的進口關稅來調節,比如電熨鬥35%、奶粉57%、冷凍蔬菜70%、合成纖維短纖70%、輪圈和輻條80%、螺絲和螺栓80%、橡膠或塑料鞋靴100%等。

商務部、海關總署、環保總局先後發布了六批《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一批包括7種,如虎骨、犀牛角、四氯化碳等;第二批針對舊機電產品共有22種,如裝壓縮或天然氣的鋼鐵容器、過熱水鍋爐、煉焦爐等;第三批針對廢料共計18種,如城市垃圾、醫療廢物等;第四批範圍較廣共計16種,如未經加工的人發、甘蔗糖蜜、瀝青碎石、舊衣物等;第五批針對廢機電產品及零件和破碎片共計21種,如空調、電冰箱、複印機等;第六批針對原料共計17種,如長纖維青石棉、二英、呋喃等。

商務部發布的《中國禁止進口限製進口技術目錄》,其中禁止進口的技術涉及10個行業共計39項,如鉛印工藝、純堿生產技術、石化工業用水處理藥劑配方、氟利昂製冷技術等。

國家禁止進口的貨物和技術會根據情況進行增補或調整,有國際采購業務的企業應該跟進相關的變更情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規避觸犯法律的風險。

2環境因素。國際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出口限製、彙率起伏、局勢變化方麵。許多國家為保護本國利益都設有貿易壁壘。彙率的起伏會對采購成本產生直接的影響,比如本國貨幣不斷貶值就會無形中增加了進口物品的價格。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也會對國際采購帶來幹擾,比如利比亞戰爭、美伊對峙都不同程度地導致了原油價格的上漲。

3渠道因素。供應渠道因素的影響,主要反映在貨源、物流方麵。從貨源看,關鍵是供應商的選擇,比如產品是否對路、是否有合作的基礎、是否能提供滿意的服務等。從物流看,關鍵在於成本和服務,比如價格是否合理、運輸是否有保障、到貨是否準時等。

二、內在因素

國際采購障礙的內在因素,有的來自企業定位,有的來自采購戰略,有的來自可用資源,可以歸納為定位因素、戰略因素、資源因素。

1定位因素。企業定位因素的影響,主要反映在企業特點、市場地位方麵。有的企業所處的行業、所經營的產品不需要進行國際采購,比如普通的糕點食品廠主要的原輔料都可以在國內解決,完全沒有進行國際采購的必要。而有的企業由於自身的問題而影響到國際采購的進行,前麵案例中提到的60家開展國際采購的企業中,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把企業所處的地位、聲譽和品牌視為影響商業交易的最主要的內部障礙。

2戰略因素。采購戰略因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應商的選擇方麵。

國際采購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供應商的選擇,一個好的供應商在提供產品、技術、服務的同時,也會對企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能否通過供應商來實現采購戰略,最重要的是選擇標準,是以價格為先,還是綜合平衡。比如有的企業追求低價,可能會做成一單或幾單交易,但恐怕難以長久。而有的企業比較注重供應商的綜合實力,可能從短期看價格並不理想,但從長遠看收益會增多。

戴爾公司在挑選國際采購供應商時,重點放在綜合能力的考核上,包括研發能力、製造能力、財務能力、品質和成本的控製能力、市場信息的把握能力等。戴爾公司甚至把供應商的客戶數量也列入考核範圍,他們認為供應商的客戶數量多少,會影響其對市場信息和未來趨勢的把控程度,如果隻與戴爾一家做生意,說明供應商的眼界不夠開闊,戴爾更傾向選擇那些與惠普、IBM、蘋果等公司都有交易關係的供應商作為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