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購預算的四大功能
采購預算的功能表現在四個方麵:一是完成企業計劃,二是加強內部協作,三是決定資源分配,四是控製費用支出。
1完成企業計劃。企業計劃包括戰略計劃和作業計劃,采購預算的編製,不能偏離企業的發展方向和作業目標,必須在企業計劃的框架內製定部門的指標,以確保采購任務的順利完成。
2加強內部協作。編製預算的過程也是企業內部各部門協作的過程,各部門的業務預算既相互獨立,也相互依存,需要有全局觀念,更需要相互配合。比如,采購預算的依據,在生產企業是生產預算,在銷售企業是銷售預算,采購預算不可能脫離生產或銷售依據,憑空編製,必須與生產預算或銷售預算相匹配。
3決定資源分配。業務預算是爭取資源的基礎,預算的大小,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源的分配產生影響,左右資源分配的結果。在預算合理的前提下,預算的大小通常與獲得資源的多少成正比。
4控製費用支出。預算一旦獲得通過,就必須嚴格執行,以避免不必要的費用支出,降低采購成本,實現采購目標。
了解采購預算的功能,有助於采購總監在製定預算的過程中,關注企業方向,考慮全局利益,積極爭取資源,合理安排支出。
二、影響預算的五個因素
影響預算的因素主要包括五個方麵:采購環境、標準成本、運行狀況、價格走勢、考評機製。
1采購環境。宏觀經濟的形勢、國家的政策法規、相關的技術動態、市場的變化情況、同行的競爭走向都會對采購活動造成不同的影響。
2標準成本。編製采購預算時,由於價格的不定因素,通常都會用標準成本作為物品價格進行測算,而標準成本與實際進價的差額,就會影響到采購預算的準確性。
3運行狀況。企業生產效率或商品損耗率的高低,都會對采購預算產生影響。以生產企業為例,當生產效率和預算水平發生偏差,出現了物耗過高的情況,所增加的物耗損失,就成為了采購預算的缺口。
4價格走勢。如果不能對計劃期的價格走勢做出準確預估,相關的變化也會造成采購預算上的偏差。
5考評機製。企業的績效考評機製,有時候也會對采購預算產生影響。比如,不少企業都把預算完成情況作為考核部門和個人的指標,而預算的完成情況又往往會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左右,為了不影響部門或個人的利益,保守的采購主管就會提交一份收縮了的預算。
明辨影響預算的因素,有助於采購總監在審核預算時,多具備一些宏觀視角,多考慮一些相關因素,在考評方麵多提出一些更客觀的標準。
《泉州晚報》2012年3月12日刊登的一篇報道稱,該市2011年的外資設備物品進口額達14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兩倍。海關資料表明,進口的多為資源性及原料性商品,如原油、農產品、機電產品、初級形狀的塑料、紡織紗線和織物、紙漿等。進口額的成倍增長,主要得益於當地企業借人民幣升值和國外經濟不景氣之機,擴大原材料、機械設備進口量以增強競爭力的普遍做法。針對這種勢頭,記者給出了善意的提醒,因為根據商務部專家分析,從2002年啟動到2011年延續了9年之久的初級產品牛市已開始進入熊市,這一點不會因美國維持寬鬆貨幣政策而改變。在這種基本格局下,企業采購原料要注意防範價格跳水的風險,別在高位買得太多,以免增加企業經營成本。
這篇報道針對泉州企業的普遍做法,從價格走勢的角度敲響了警鍾,可以說是很及時也很到位。這篇報道對采購預算也同樣有著提醒的作用,因為如果缺乏對價格走勢的準確判斷,就勢必會造成采購預算的失誤。
三、製定預算的六種方法
常用的預算方法有六種:固定預算、彈性預算、零基預算、增量預算、滾動預算、概率預算。各種方法的定義、特點、條件,請見表。
采購預算方法一覽表
方法定義特點條件
固定預算
是指在編製預算時,隻把預算期內正常的、可實現的某一固定業務量水平作為唯一基礎的預算方法。
按照可能實現的經營活動水平,確定相應的固定預算數。編製相對簡單但局限性較大,缺乏可比性。
隻能針對一種業務,且業務量水平比較穩定,不能同時進行多種業務量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