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采購的需求管理(1)(2 / 3)

兩個案例,分別從規格和標準的角度說明了需求定位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從必要性的角度看,如果沒有需求定位,供應商就不清楚自己的產品是否符合要求,也就無法對號入座參與競爭。從重要性的角度看,如果需求定位不準確,就有可能出現優質供應商流失的情況,造成對供應商選擇不公的結果。因為製定標準的隨意性,一方麵誤設了門檻,可能把不少有潛質的供應商擋在了門外;另一方麵假如網開一麵,則有違競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對此,采購總監必須有清楚的認識。

三、供應市場的九類態勢

采購商和供應商的數目對比,決定著市場的供需狀況。采購商和供應商數目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市場態勢。反映的是以單一、少數、大量三個數量級為維度,經過采購商、供應商的對應組合,所形成的九類市場態勢。

供應市場的基本態勢

數目

供應商

單一少數大量

采購商

單一雙向的完全壟斷采購的有限壟斷采購的完全壟斷少數供應的有限壟斷雙向的壟斷競爭采購的寡頭壟斷大量供應的完全壟斷供應的寡頭壟斷雙向的完全競爭顯然,當供應商多於采購商時,市場態勢有利於采購商;而當供應商少於采購商時,市場態勢則不利於采購商。作為采購總監,應該特別關注不利於采購商的市場態勢,並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麵對完全競爭的市場,要建立與供應商的業務合作關係;麵對壟斷競爭的市場,要努力優化已有的供應商,力求朝著優先型的方向發展;麵對寡頭壟斷的市場,要盡可能與供應商結成夥伴型的互利合作關係;麵對完全壟斷的市場,要在產品設計和選擇上做文章,盡量避免介入。

四、采購調研的三大重點

采購調研是需求分析的關鍵之一,也是采購管理的重要工具。采購總監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好這一工具,就可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采購調研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一是調研的內容,二是調研的路徑,三是調研的方法。

1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采購對象和供應渠道。

采購對象。需要調研的內容是采購的材料、產品和服務,比如材料是否可以替代,產品是自製、采購還是外包,服務采購的利弊,價格的走勢,技術的發展等。通過對采購對象的調研,可以提高采購工作的針對性。

供應渠道。需要調研的內容是對應的市場態勢,供應商的狀況(如供應能力、管理水平、社會評價等),供應商的區域分布,采購方式的比較(如采購、租賃、投資回收等)。通過供應渠道的調研,可以提升采購工作的有效性。

2調研的路徑。主要包括一手調研和二手調研。

一手調研。通過直接的市場調查和供應商調查獲取第一手資料,並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研究,為決策提供依據。比如,某企業通過對辦公用品市場的調研發現,直接購買和外包購買的費用幾乎沒有差別,因此決定對辦公用品的采購進行外包,在沒有增加采購預算的前提下,實現了人力資源的節約。

二手調研。通過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而獲取,比如企業名錄、買家指南、采購專業網、物流專業網、專業書刊、商會或行業協會資料、政府部門信息、經濟信息網、專題數據庫、研究機構數據等。通過對相關資訊的整合處理,達到調研的目的。

相對而言,一手調研有直接性和時效性方麵的優勢,而二手調研則具備經濟性和便捷性的長處。二手調研是一手調研的基礎,其缺陷可以通過一手調研來彌補。

3調研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調研、微觀和中觀調研。

定性和定量調研。定性調研主要針對一些不能量化的內容,比如供應商的服務水平、產品技術的發展趨勢等。定量調研主要針對一些可以量化的內容,比如生產能力、產品的市場分布等。

微觀和中觀調研。微觀調研的指向是某一具體的產品、供應商或市場,比如某品牌的方便麵、某計算機生產廠家、某農產品批發市場等。中觀調研的指向是某一特定的行業、區域、供應鏈,比如汽車製造行業、江浙地區的小商品市場、建築門窗的生產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