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編輯個性與出版物品位構建(2 / 2)

2、完善編輯的知識結構

合格的編輯,一定要具備豐富而全麵的知識結構,對於各個領域各個學科的知識都要有所涉獵,對於編輯這個職業來說,要求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要有所建樹。行業內有這樣的一句話“編輯既要是專家,又要是雜家”,所以是否有完善的知識結構是編輯是否能夠勝任工作的關鍵要素。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和工作的需要,不斷的吸收各個學科的知識,對於一些工作要求較高的知識,要進行深入的學習。比如說曆史類的出版物,要求編輯對於曆史知識要有十分專業的知識儲備,而且對於社會學,經濟學等知識也要有所涉及,以便能夠融會貫通。

3、加強編輯的道德修養

由於出版物是麵向社會的,受眾麵較廣,其中的內容形成的社會影響力也較大,所以為了保障不當信息能夠不流傳到社會,對於編輯說,除了專業的信息篩選能力,更重要的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社會公德心以及一種使命感。道德修養體現在編輯的心理素質上,這決定了編輯的工作風格和行為氣質,讓人能夠從出版物中就能夠看出編輯的道德品質。在平時的工作中,編輯要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訓練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在遇到複雜事件時,要沉著冷靜,深入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總之,道德修養是編輯個性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道德修養越高,其出版物能夠向社會傳播的正能量就越多,就越能夠提升出版物品質。

4、培養編輯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其實就是編輯對於藝術的鑒賞能力,是對於美的感知、判斷和分析。在傳統的觀念中,人們認為隻有在一些涉及到圖片,音樂的出版物中才會要求編輯擁有審美能力,但是在學科高度融合,藝術領域逐漸擴大的今天,審美能力已經成為編輯必備的能力。所以編輯要在正確的意識指引下,積累審美經驗,不斷提高自我修養,這與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有很大聯係的。要不斷的培養藝術感,在不同的素材中把握審美的規律性,而且要結合社會主流的審美觀念,避免出現病態和生僻的審美。

5、樹立編輯的創新意識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網絡化讓信息的傳播速度呈幾何增長,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發生著變化,所以對於新事物的需求變得更多。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所以對於出版行業來說,創新是其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具體的落實,還是在於編輯。首先編輯要樹立創新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其次要將創新同社會需要有機的結合起來,麵向社會大眾,理論同實踐的結合才能避免因為曲解創新的內涵而使得出版物偏離了市場;最後要在務實的基礎上發揚創新精神,創新來源於生活,作用於生活,不能一味追求創新而忽略了出版物的基本價值,使內容變得空洞飄忽。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編輯個性和出版物品位其實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培養編輯個性,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就是對出版物品位的提升。在網絡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有了更快捷更方便的信息獲取途徑,出版物作為信息傳播的功能正在被削減,而其豐富人們精神和文化生活,提供高品位信息的功能則在日益增強,這一改變使得具有良好素質和個性的編輯人才成為各出版社競爭的重要籌碼,所以,編輯個性,在當今的環境下,在行業中的影響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①吳秋玲、朱佩玲等,《廣東省科技期刊編輯個性心理特征的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5(6):15-17

②馬少剛、樊亞平,《〈晨報〉副刊辦刊特色探析——兼論其對當今報紙副刊的啟示》[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102-105

③張希玉,《編輯職業個性與責編圖書風格》[A].《論責任編輯的工作——中國編輯學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選》,2000

④李春成《論編輯的營銷行為》[A].《我所向往的編輯——第三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2003

⑤王萬征,《國際新聞編輯如何突出“個性”》[N].《中華新聞報》,2005-11-2

(作者單位:安徽文藝出版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