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編輯個性與出版物品位構建
新聞與出版
作者:張妍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事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引導下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們的物質水平得到提高後,對於文化和精神的需求不斷增長,為出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多媒體和移動終端的發展,給傳統的出版行業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使得有人甚至斷言“傳統出版行業將會在未來十幾年的時間徹底消失”,但是新時代在給出版業帶來新的挑戰同時,又為其創新提供了動力,為出版業的轉型和提升提供了新的機遇。未來出版物必然是要向著高品質,高內涵和高品位的方向發展。要保障出版物品位,涉及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為重要還是編輯素質,而在編輯素質中對出版物品位影響體現得最淋漓盡致的是編輯個性。本文就編輯個性和出版物品位的關係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一些優化編輯個性的建議。
【關鍵詞】現代出版業 編輯個性 構建
編輯個性內涵最重要的是觀念、激情和素養等三個方麵,其排列也是這個順序。人們常常有一種誤解,即把個人素質因素誇大了,什麼都是素質。其實,對事業而言,對成功而言,素質因素的排列並非是首要的。稱職的編輯,致使其將一個出版物成功地帶上市場和社會較高階梯的,首要的也並非素質。如果我們將素質細化開來,我們會發現,素質大多指多年積澱的諸如文化知識(如學曆)、價值觀、道德觀等這些與人的成功與否關係相當大的要素。但是,如果我們細究下去,我們就會發現,在成功的因素裏,前兩位仍然沒有素質的位置。出版物跟著編輯走,出版物的激情最主要的是源於編輯的激情。觀念超前而正確,富於創造的激情和工作激情,在這樣的前提下,作為編輯的素質,他的文化水平,他的學術水平,他的自信以及他的各種修養才會形成一種聚焦效果,成為一種合力,一種持續地堅持和發展的進而融入他主編的出版物中的能量,成為這份出版物相對應的某種個性和品位。
一、編輯個性與出版物品位的關係
1、出版物品位是編輯個性的表現
作為一個普通的閱讀者,如果不是較長時間地選擇一本圖書,他更多的是在學知識。這個時候作為讀者他是很少會關注到編輯姓氏名誰,但如果他較長地選擇和注意一本圖書,他就不僅要讀文章,而且也在讀編輯了。一本讀物的品位,可以說是編輯文化和藝術修養,個人性格魅力最為直觀的體現,因為雖然編輯在出版物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幕後的,較為隱性的,但是在文章內容的選擇上,圖文的欣賞上,編輯是和讀者有著很高契合度的,如果讀者認可了出版物的品位,那麼也就表示編輯的品味得到了認可,自然而然,其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個性也就得到了認可。在出版物中,編輯的性質和作者是不同的,所以表現在出版物上,讀者對於作者的評價往往會用“能力”和“才華”這樣的詞,而在對編輯作出評價時“品位”是最適用的,所以說,出版物的品位是編輯個性的表現。
2、編輯個性是出版物品位的主要因素
從一定的角度來看,編輯在出版物的各項工作中發揮著最為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可以創造出版物特色和靈魂的群體,也是出版物品位的直接影響者。雖然就一本出版物的出版流程來說,其品位的形成還由多方麵因素決定的,比如撰稿人的創作水平,出版商的市場把握,實際的版麵設計和印刷都影響著出版物的最終形態,但是就影響力而言,編輯還是不可取代的。毫不誇張的說,編輯個性中的每一個差異,都有可能改變出版物的發展方向,編輯因為其特殊的職業要求,已經將自身的各種思想,感情,學識,道德,觀念等等要素融入到了出版物中,成為出版品位的主要構成因素。
二、如何培養編輯個性,提高出版物品位
1、提高編輯的內涵
編輯個性的重要組成就是編輯內涵。在提到內涵這一個詞時,總是給人一種十分抽象的感覺,很多編輯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何謂內涵,其實內涵是可以具體化的,比如擁有良好的政治理論修養是一種內涵;擁有高尚的職業素質也是一種內涵。在日常的工作中,編輯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中的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提高分析問題,判斷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堅持社會主義的製度,擁護黨的領導,維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另一方麵,要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遵守行業規則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對工作要報以負責的態度,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要經受住社會中的誘惑,甘於奉獻。同時要提高專業能力和業務能力,保證工作效率,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編輯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