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數據處理
本文的“經建類社評”是指題目中涉及工、農、商、經濟、市場、勞動、物資、運輸、發展議題的社評。
在改革開放初期,“他(鄧小平)要讓中國向世界各國的科學技術、管理體製和新思想敞開大門,無論那個國家屬於什麼政治製度。……簡言之,鄧小平麵對的是一項苛刻的、史無前例的任務:當時還沒有哪個共產黨國家成功完成了經濟體製改革,走上持續發展的道路”⑧。本文假設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後期《人民日報》經建類社評在議程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因此選擇三大改造完成後的1957年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的1983-1984年作為代表年份,以驗證通過網絡分析法構建的關鍵詞網絡間的差異是否可以反映媒介在議程上的變化。
樣本一:1957年經建類社評共130篇;樣本二:1983-1984年經建類社評共97篇。選取“農業、工業、建設、發展、計劃、群眾、糧食、企業、增產、社會主義、領導、供應、節約、提高、經濟、思想、農業社、農村、經驗、技術、產量、水利、運動、管理、任務、勤儉、集中、製度、安排、煤炭、商業、改革、商品、體製、政策、市場、資本主義、經營、集體、整風、支援、鬥爭、現代化、效益、紀律、副食品、毛澤東、鄧小平、重點建設、毛主席”五十個關鍵詞,以此來構建文本的關鍵詞網絡。
通過每個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章裏出現的頻率,建立關鍵詞網絡的多值50*50的矩陣。
3、分析工具
本建構以詞語在同一篇文章出現為基礎的關係網絡,用包括Ucinet、Netdraw在內的社會網絡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其中,Ucinet主要用來對網絡矩陣進行分析,Netdraw則用於對數據的可視化操作。
三、數據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關鍵詞的“度數中心度”,指一個點與其他點的鏈接數量。一個關鍵詞出現的頻數高,並不代表其中心度高,而是與其他關鍵詞共同出現在一篇文章的次數越多,其度數中心性越高。
度數中心度指的是在一個網絡中,一個點與其他點直接發生聯係的點數。如果一個點與許多點直接相連,我們就說該點具有較高的度數中心度。不同於一般的認識,中心度並非單純出現的頻率,換句話說,一個被提及最多的關鍵詞可能並非中心度最高的關鍵詞。“中心度”提供給傳播學者另一個視角來研究媒介以及公共議程。
用Ucinet分析其度數中心度1957(左)年和1983-1984年(右)樣本中度數中心度排名前三十的關鍵詞分左圖。
動用群眾的力量厲行節約,發展農業,實行計劃經濟,是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的基本特征。而以上數據則說明,《人民日報》在1957年經濟建設類社論中,農業、發展、計劃、建設、工業、群眾、提高、領導、經濟、社會主義十個詞是與關鍵詞網絡中其他詞語聯係最為緊密的,與該關鍵詞相關的議題是該年經濟建設類社論中的主要議程。
樣本二中心度高的關鍵詞也能夠較為明顯的體現這個時代的議題與樣本一有較大不同,經濟建設,以及企業、管理等概念開始大量出現在該時期社論的關鍵詞網絡中,並具有高的中心度,是這個時期經建類社論議題的中心。通過測量關鍵詞網絡各個節點的度數中心度來看議題的設置,符合我們的一般認知。
通過Netdraw進行可視化分析,可以更為直觀地展示兩個樣本中高度數中心度關鍵詞的差異,由於篇幅原因在此並不展開。
另外,通過測量關鍵詞點之間的中間中心度發現,1957年樣本中,“運動、集體、資本主義、政策、整風、支援、市場、商業、經營、鬥爭”為中間中心度最高的十個關鍵詞;1983-1984年樣本中的則是“經濟、管理、工業、發展、效益、技術、思想、企業、農業、提高”。